崇禎十年,六月二十五日。

朝鮮王國,平安道,與遼東接壤的朔州地區。

當後金大軍,押送著最後一批的青壯男女、牛羊牲畜以及各類繳獲,裝滿了無數的大車小車,往西北方向撤離,並透過船隻渡過鴨綠江,返回遼東的時候。

尾隨在後面的上萬朝鮮大軍,哪怕目睹最後一艘的木船,帶著最後一批的青壯和物資離開,都依然不敢發動攻擊,只能表情麻木的看著。

另一邊。

漢城,景福宮,勤政殿內。

響起了一片哀嚎哭泣的聲音。

右議政金尚容跪在地上,兩眼淚痕的,對王座上的國王李倧道:“大王,那群魔鬼般的韃子終於走了,可我們國家也要完了,青壯男女被殺被擄超過五十萬,牛馬牲畜損失超過十萬,房屋財產損失無數……我們國家要完了,再這麼下去,王國將不復存在,百姓要被劫掠到一個不剩了。”

領議政崔鳴吉也哭道:“被韃子殺死掠走的百姓,只是較少的一部分,今年的胡亂開始後,就有無數略有家產的百姓,乘船逃難到了許家莊掌控的濟州島,人數超過百萬之眾,在平安道、黃海道二地,又有數十萬百姓,被關寧軍那邊招募,從事挖礦、捕撈、農牧等工作,怎麼都阻攔不了,寧願去從事危險辛苦的工作,也絕不留在朝鮮……大王,今年我們損失的人口,可能超過兩百萬之眾,大量的城池、村鎮為之一空,能逃的基本上全逃了,現在國內還剩下的人口,不會超過五百萬,若明年韃子再來擄掠,我們真的就亡國滅種了。”

大臣金瑬跪拜道:“大王,亡國就在眼前,我們該如何辦是好啊?”

“能不能再派一批使者前往大明,乞求大明皇帝救救我們,朝鮮若是亡國了,大明也危險了,此乃唇亡齒寒啊。”

“沒用的,去年我們派了使者前去,但大明皇帝不願出兵,只是送了一批武器,要我們抵抗韃子,說韃子青壯只有三萬,只要我們拼命,胡亂自會平息,怪只怪我們自己不爭氣,十個士兵,都殺不死一個韃子,投降逃跑者比比皆是。”

“大明不理會我等的死活,無情無義,乾脆我們投靠日本,讓日本出兵前來救助我們,大不了以後對日稱臣,再送些財物割些土地給他們!”這位大臣咬牙切齒的道。

“不可!韃子是勐虎,日本就是豺狼,都是會吃人索命的,怎能行驅狼吞虎之事?能救我們的,只有大明,只能再派出一批批的使者,在紫禁城的金鑾殿上,磕頭磕出血來,以死相求,才可能換來上朝皇帝的不忍與仁慈。”

“其實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派使者前往江南許家莊,跪求許家莊的寬容與施捨,求他們放過我們,我們同意答應任何條件,做出任何妥協,只要他們手下留情,讓韃子別再來擄掠我們。”

“後金韃子本來都要亡了,但又被許家莊扶持起來了,韃子雖是魔鬼,可許家莊才是幕後黑手,是最可恨的敵人!我們怎能對許家莊妥協?”這位大臣道。

“可許家莊實力極其強大,日本不是對手,大明也得對許家莊忍讓,韃子更是許家莊豢養的一條狗,還有已經強盛起來的關寧軍,若沒有許家莊的扶持,關寧軍怎會有今天?若我們再不重視許家莊,再不服軟退讓,許家莊隨便放出一條狗,都能把我們咬死……是時候面對現實了,不示好與求饒於許家莊,我們唯有死路一條。”

“沒錯,找大明、找日本、找關寧軍都沒用,只有乞求許家莊放我們一馬,我們才能苟安活命。”

“……”

群臣們議論紛紛,乃至激烈爭吵,但不管反對者強硬者如何抗拒,所有大臣都不得不承認:要想渡過這場亡國危機,只能找許家莊幫忙,只能對許家莊服軟和哀求,找別的勢力都沒用。

但……

眾臣看了看坐上首的國君李倧,都無奈的暗暗搖頭。

其實這些年許家莊的富裕和強大,他們這些臣子,大多都看在眼裡,《東方時報》他們也是固定的閱讀使用者,基本期期不落,對大明和許家莊的情況都頗為了解。

許家莊已經發展成了一個龐然大物。

許家莊是最先進最文明最繁榮發達之地。

許家莊不可能打敗和戰勝。

要想得到發展,要想過上好日子擺脫貧窮的命運,抱上許家莊大腿與其合作是最好的捷徑。

未來的許家莊還會更加富裕和強大,乃至成為這個世界的霸主,所有人和勢力,只能順從與合作,不得抗拒,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以上這些印象。

逐漸如思想鋼印一般,烙印在這些朝鮮文官武將的腦中,不斷的固化下來,讓他們每個人都意識到,若是再不搞好跟許家莊的關係,朝鮮王國會完蛋,他們也全都會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