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到四月份,氣溫升高,遍地花開,即將開始春耕的季節。

江東鎮外,努力了兩個多月的第101宣傳工作隊,雖然透過採取各種各樣的辦法,搞定了江東鎮內絕大多數的年輕人與孩子,讓他們基本都站到了許家莊的這邊。

而年輕人代表著支柱。

孩子則代表著未來。

既然支柱跟未來,都被工作隊爭取了過來,拿下整個的江東鎮,只怕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剩下的那些族長族老,已經根本不足為懼了。

只是他們是長輩,是父母叔伯,出於一兩千年的孝道傳統,忤逆的事情是不能做的。

而家庭的財產、田地,又大多掌握在這些長輩們手中,年輕人們是做不了主的。

所以不想辦法搞定江東鎮項氏一族的族長族老們的話,想加入許家莊,想建立集體莊園是很難的,必須得過他們這關。

而現在都四月份了!

對比第101宣傳工作隊慢吞吞的進度,許多其他地方正搞的轟轟烈烈、熱火朝天的集體莊園建設,以及無數貧苦百姓拖家帶口,踴躍加入,反對的聲音幾乎沒有,大多數集體莊園的建設,都進行的非常順利。

可他們101工作隊這裡呢,除了建了座大磚窯廠,燒了一大批的磚頭外,連莊園稜堡的雛形都沒有看到。

在上百支的工作隊中,他們的工作進度明顯靠後。

這麼下去是不行的!

必須得下點猛料,加快這個進度才行。

經過一番的討論後,眾人打算在“焦慮感”上大作一點文章,要給江東鎮的青壯年輕人們,販賣焦慮的情緒,讓他們產生時不我待,必須馬上加入集體莊園的強烈衝動才行。

如何才能販賣焦慮?

自然是對比,只有在比較過程發現的巨大差距中,才能產生強烈的焦慮情緒。

於是又藉助露天電影這款宣傳神器,工作隊的隊員們,播放了許多段的跟生產生活有關的紀錄片:

“在先進農用機械、良種、化肥、農藥這些手段的共同促進下,我們在春天播下的水稻,僅僅只用95天左右的時間就收穫了,實現平均畝產1250斤,稻米品質優良,粒粒軟糯,口味極佳。”

“而農民們採用傳統方式耕種的水稻,即便採用了精耕細作的方式,經過培秧、插秧、除草、捉蟲、澆水、施肥,付出非常巨大的辛勞,也至少需要105~115天的時間,才能盼望到水稻的成熟,這多出來的十多天,或許是一場暴雨,或許是一場風災,就可能出現減產甚至絕收,即便從頭到尾都是風調雨順,水稻收割後,得到的稻穀,最多也就500多斤的樣子,這已經是非常非常努力才能取得的成果,大多數的稻田,平均畝產只有三四百斤而已。”

“這麼一點的產量,官府至少要收走八十斤,地主士紳要收走一百五十斤,屬於農民自己的,最多隻有一二百斤而已,就是這麼點的糧食,要養活一家老小,要穿衣吃鹽,要承擔柴米油鹽醬醋茶一切的開支,而一個農民的勞動力極限,不過是耕作15畝到20畝的稻田而已,最多收穫四千斤的稻穀,摺合30餘兩的銀子,而這點收入,能夠讓一家人吃得飽,穿的暖,偶爾有肉,冬天有閒麼?”

“難,這恐怕非常難,只有少數家庭才能達到這樣的狀態,如果突然生了一場病,或者來了一場天災,這些不確定性極高的風險到來的時候,一個看似過的尚可的家庭,很快就撐不下去了,若是天災再頻繁一下,破產就成了一種必然。”

“抱團,在這樣的官府重稅、天災頻繁的情況下,要想過上穩定的,能吃飽穿暖,出行可乘車,生病有醫治,老了也能有保障的生活,唯一的選擇就是抱團,像許家集體莊園一樣抱團。”

“只要我們團結在一起,再借助許家莊先進發達的生產力,糧食的畝產我們可以提高三倍、五倍、十倍,農民的辛勞程度卻可以大幅降低,有時間去休養生息,另外許家莊的碾米機、抽水機等等機械,幾百上千倍的提升工作效率不說,更節省了無數的人力,另外再大力發展養殖提高人均食肉量,發展海洋捕撈獲取大量魚獲,目前許家莊的人均年食肉量已達到了66斤,未來目標是達到人均100斤,還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

紀錄片的內容播放完成後。

手裡拿著麥克風的王康平走上了舞臺,先讓人播放了一段其他集體莊園的最新動態影片,有的莊園開始了稜堡的建設,有的利用翻耕機正在大規模的翻耕與開荒,還有的已經種下了牧草、紫苜蓿、巨菌草等飼料作物,可謂一片熱火朝天、萬物竟發的景象,令人非常震撼。

接著王康平道:“春耕馬上就開始了,別的莊園已經開始忙起來了!可是我們還在睡覺,還在耽誤時間,還在抓著那些過時陳舊的東西不放,還是無法邁出重要的一步!”

“我們可以繼續等待下去麼?錯過今年的春耕,失去今年的豐收,好不容易吃苦熬完這一年後,然後繼續爭論和爭吵,繼續喋喋不休,又錯過明年的春耕,失去明年的豐收,明年又繼續苦熬,再就是後年、後後年?”

“這種永無止境的苦難,你們真的能夠熬的下去麼?還是說要做出改變,不是後年開始改變,也不是明年開始改變,更不是今年開始改變,而是現在就做出決定和改變!絕不錯過眼下的春耕,今年就要收穫屬於你們的豐收!”

“不要再猶豫了,既然要做出改變,那麼與其將來改變,還不如現在就改變!許家莊園的生活就擺在哪裡,想要參觀的隨時可以眼見為實,現在擺在你們面前的唯一問題,就是你們想不想改變。”

“所以我問你們,你們想改變麼?”

王康平話筒對著臺下的眾人。

“想!”參差不齊的聲音響起。

“到底想不想?”王康平又問。

“想!”聲音更大了一些。

“再大點聲,都給我吼出來,吼出你們的不甘,吼出你們想過好日子的決心,告訴我,你們想不想?!”王康平嘶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