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銅、幹海鮮、黃花梨木、藥材與古代首飾(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實要想多賺錢的話,可考慮的專案還是非常非常多的。
許遠整理了下自己的思路。
明末世界的資源和特產,可大致的分為六個大類:
食物類
原材料類
日用品類
藥材類
貴金屬類
古董文物類
之前他一直倒騰的黃金,算是貴金屬類的範疇,預計每年帶來30億的現金收入。
如果在貴金屬類裡,再做一番擴充的話,許遠可以將黃銅考慮在內,加入到倒騰的專案中。
“現在許家莊的‘天下通銀行’,透過各種方式,已經吸納了海量的銅錢銅料,全部冶煉提純為精銅料後,銀庫內有了足足3000萬公斤的精銅料儲備,也就是三萬噸。”
“現代社會這邊精銅料的價格是6萬多一噸,如果每個月倒騰3000噸到現代社會,那就是每月進賬1.8億,一年進賬不少於二十億,幾乎比得上倒騰黃金了。”
“最主要的,明末那邊的銅資源還是比較容易獲得的,民間儲量就非常多,還有不少得到開採的銅礦,就算產量感人,但每個月被我吸走三千噸,堅持個十幾年,堅持到海外的大銅礦得到開採,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搞!
倒騰精銅料,從下個月就要開始搞。
其次就食物類裡,許遠覺得有些明末世界的特產,非常有倒騰的價值。
幹海鮮!
如干墨魚、幹鮑魚、幹海參以及各種的鹹乾魚等。
許遠去菜市場轉悠過,海鮮類的乾貨價格特別貴(也叫發貨),塊頭大點的幹墨魚,售價至少100多一斤。幹鮑魚按照大小體積,價格從500多/斤到幾千塊不等,海參也是如此,另外鹹乾魚的價格也不便宜,就算味道不怎麼鮮,50塊/斤以上的價格也都是要的。
“不管是什麼幹海鮮,將它們的價格平均一下,就按200塊/公斤的價格算,我每個月倒騰一千噸的量到現代社會,那就是每月2億元的收入,一年就有二十四億。”
“只是目前海港城的捕撈產量還不是很高,幹海鮮產量更低,每月就兩百來噸的樣子,至少得把捕撈船隊的規模擴大五倍,將總的魚獲量增加五倍,漁民漁工的數量也得增加,才能提供這麼多的幹海鮮。”
“不過這都不是太困難的事情,海港城的造船廠已經開始捕撈船與貨船的建造了,最多一年時間,我這個目標就能實現。”
故而食品類的幹海鮮,必須加入倒騰的專案。
再然後,許遠想到了倒騰明末的古董文物,和各類孤本珍品書籍之類的,既能豐富華夏的文化底蘊,做出一番屬於他的貢獻,同時在拍賣市場上,古董文物的價值向來難以估量,是動輒價值幾千萬幾個億的。
如唐宋名人的字畫。
元代與明中期的青花瓷。
明後期名人的山水畫等。
許遠這種對古董文物不太瞭解的人,都知道在收藏市場,這些古董文物的價值非常高,隨便賣出個幾十件真品,就能帶來幾十億乃至上百億的收入。
十件,這些古董文物,許遠每月就倒騰十件,不僅不會有半點困難,而且應該能賺到1億以上。
只是他的這個想法,在穿越大聯盟交流群裡,立刻遭到了大佬們的無情嘲諷。
“哈哈,倒騰文物,你知不知道只要是地裡的東西,都是屬於國家的,如果你拿不出所有權證明,就憑空拿出那麼多的真品文物,我看擺在你面前的,要麼是銀手鐲一副;要麼是500塊加錦旗一面,就看你怎麼選了。”
“古董文物的價值,都是某個圈子互相托起來的,在經濟繁榮的時候,還能起到洗錢、賄賂、內幕交易等作用,你不會真以為文物本身,就值幾億十幾億這麼多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