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噸。

出海不到一上午的時間,就獲得這麼多的魚獲。

漁船靠了岸。

早在岸邊等待的工人們,立刻進入忙碌狀態,將魚倉裡的魚獲,趁著新鮮,迅速轉移到距碼頭不遠的加工廠中,先宰殺清洗,然後用鹽醃製後烘烤成魚乾,或切成碎塊加入配料製作成魚罐頭;還有些高品質的魚肉用機器打成碎末後,加工成魚丸和魚肉香腸。

有些魚類的肝臟也可利用起來,製成魚肝油,具有治療夜盲症的效果。

內臟也可曬乾後磨成粉,成為上等的飼料。

哪怕是最後剩下的魚骨頭,也能變成利於農作物生長的肥料。

只要利用得當,海魚的全身上下都是寶,全部能得到有效利用。

當然對於人類而言,海魚海鮮的最大價值,是在捕撈上船後,在最新鮮的狀態下進行烹飪,做成一道道的美味菜餚。

就比如今天這一船的魚獲,早在靠岸之前,就挑出幾十條最肥美的大黃魚、紅頭魚、八爪魚以及螃蟹、龍蝦等,放入一個額外的水箱中保持其活力,靠岸後,便把這些海鮮交給廚藝最好的師傅處理,很快擺上了餐桌,供人享用。

許遠拿起筷子,夾了塊大黃魚肉放入嘴中,頓時眼睛一亮。

“鮮,鮮美至極!這麼條二十多斤重的野生大黃魚,又以這個味道,放到現代社會,至少得上千塊一斤吧?只有有錢的大老闆才有條件吃吧?”

“這條海鰻也非常不錯,肉質緊實勁道,同樣鮮美,白色的魚湯好喝到要命。”

“還有這盤八爪魚,這隻十多斤重的大螃蟹,都極其的美味,而且都是野生的,沒有遭受任何工業化的汙染。”

一頓海鮮大餐吃的所有人都心滿意足至極。

許遠肚子也撐的渾圓,坐在椅子上消食許久,腦子裡冒出了許多念頭和想法。

並堅定了一個信念:絕不能在明末世界這邊,搞那些汙染嚴重的低端工業化,甚至要摧毀那些落後的工業設施,保護好這個世界的環境。

因為衝著這些美味的野生海鮮,這片大海就應該得到最好的保護,最好永遠處於最自然的狀態,而不是跟現代社會那邊一樣,什麼塑膠微粒、石油汙染、重金屬、農藥殘留、核輻射等等汙染物都有,髒的一塌糊塗。

也不要扯什麼‘先汙染、後治理’,許多汙染是不可逆的,沒有個幾萬、幾十萬年時間,根本無法自然降解,即便投入天量的成本,也無法恢復成最初的模樣。

既然如此,明末世界這邊,是不能走現代社會的老路了,許遠一定要成為一個極端的環保主義者,除了最高階的工業化,任何中低端的工業化都不能搞,且只能由他的許家莊主導。

沒辦法,他這不是為了個人的一己私利,而是為了這片大海里無窮無盡的海鮮,是為了保護最自然原始的生態環境,相信所有人都會理解他的這片好心。

說到海鮮,許遠腦中還想到了一個商機,能不能把明末世界這邊的高品質無汙染野生海鮮,賣到現代社會那邊,就算只賣100元/斤,每個月批發個上萬噸,也能帶來每月20億元的巨大收益,而且不怕銷售不出去,比倒騰貴金屬有前途多了。

更重要的,海魚海鮮屬於可再生資源,每年都能捕個幾百萬、上千萬噸,屬於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簡直大有可為。

不過現在電動漁船數量還不多,只有區區二十艘,就算平均每天出海捕撈一次,次次滿載而歸,也就日均400多噸的捕撈量,一個月1萬多噸的樣子,完全能許家莊40多萬人口的吃魚需要,甚至拿出部分對外銷售,但大量的倒騰的現代社會,目前還沒有這個產量,只能等以後增加了漁船數量再看。

……

隨著‘海洋1號’漁船的首趟出海,便滿載而歸。

自此之後,二十艘電動漁船相繼出海,帶來越來越多的魚獲,提供源源不斷的海魚海鮮食物。

降低了糧食的消耗量不說。

提供了超過3000個的新工作崗位。

帶來了一個新的致富產業。

只是許家莊的糧食麵臨緊缺的問題,自八月十日,夏糧開始獲得豐收之後,才得到了徹底的緩解,解決了糧食可能短缺的危機。

歷經一週左右的搶收期後。

如今擁有約二十五萬畝耕地面積的許家莊(海港城在如皋縣圈佔耕地十萬畝),在夏糧耕種面積只佔45%的比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