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九年,二月下旬。

四川,石柱宣撫司,青草壩鎮。

如今的青草壩,已經發生了非常巨大的變化。

用一座小型的工業城市形容都不為過。

水力驅動的紡織機日夜不停的運轉。

為了增加發電能力,去年還發動數萬人工,在上游位置,專門開鑿出一條水道,修建了座小型水力發電站,安裝了從許家莊買來的3萬KW發電機,提供了十分充足的電力。

另外還購買了大量的加工機床和機器,招募優秀工匠進行鑽研,逐步具備了紐扣、環扣、拉鍊、皮筋、皮帶、染料的生產能力,不僅減輕了對許家莊的依賴,無需千里迢迢的從許家莊運來這些零件,還帶動了數千個的就業,形成了紐扣廠、拉鍊廠、皮帶廠、鞋廠、染料廠這一個個的小工廠,逐漸建立了一套小而全的紡織工業。

目前僅石柱境內,就有近十萬人參與到了跟紡織服飾相關的行業中,帶動的種棉農戶上萬戶。

去年一共生產出了3500多萬件的衣服,數百萬雙的鞋襪、皮帶以及被套簾布等,除滿足自身需要,一共帶來超過300萬銀元的毛收入,淨利潤則接近了百萬銀元。

紅火。

過去的一年,石柱境內,只能用紅火一片來形容。

家家戶戶不僅有很多的新衣服穿,糧價下跌後,石柱的數十萬百姓們,終於過了個肚子天天能吃飽的年,每個人臉上都掛上了笑容,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即便如此。

秦良玉仍然不是很滿意。

因為還沒達到許家莊所提的‘小康生活’標準。

即人均糧食消耗量三百斤、人均吃肉三十斤(魚也算)、人均吃油十斤、人均衣服十五件、人均居住面積十平米。

以上幾項指標中,石柱百姓目前只有人均衣服達標,其它的還沒能達到。

所以秦良玉眼下的夢想就是,要在三到五年的時間內,帶領三十多萬的石柱百姓,實現小康生活,打贏這場脫貧之戰,必須要取得勝利。

而當她說出她的這個目標之後,身邊不少人吃了一驚,或者面露難色。

就連兒子馬祥麟都道:“娘,這個小康標準,就是我們白桿兵上萬將士都沒有達到,實在是太高了,要不分幾步走,三年內,先讓白桿兵跟家屬們達到小康;五年內,讓大部分石柱百姓進入小康;十年內,讓石柱所有百姓都達到小康,這樣才現實一些。”

“混小子,為娘定的目標怎麼就不現實了?”秦良玉不悅的看著他道。

“娘,我們石柱服飾公司去年的利潤是93萬銀元,不到百萬,就算今年能超過百萬,但石柱百姓接近了四十萬,這些錢平均分一分,也就每人三塊銀元,只能買三百多斤的米(四川糧價約1銀元/石),然後就花完了,而三十斤的肉,要兩三塊銀元,十斤的油,要兩塊銀元,蓋更結實舒適的水泥磚房,造價最少兩百銀元一棟,除非石柱百姓的人均年收入,增加到八銀元、十銀元,才有可能達到小康生活。”馬祥麟分析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崇禎欠了我十億兩】 【】

只是石柱服飾公司的發展,是存在上限的。

比如水力紡織機只有五十臺,目前已經接近了滿負荷運轉狀態,要想提高布料產量則再花大價錢增購紡織機。

比如臨江、豐都、墊江三縣的種棉農戶,供應的棉花,只有兩千萬斤不僅,最多製成5000萬件左右的衣服。

還有許家莊那邊的訂單,不可能真的無限制的買下全部衣服,就算許莊主給出了‘有多少要多少’的承諾,但他們不能真的當真,人的善意是有限度的,他們的索取也得有個限度。

“呵呵,你個傻小子,若沒有半點把握,為娘敢信口胡說麼,娘說三年內帶石柱步入小康,就一定能做到,不信敢不敢打個賭?”

秦良玉露出一臉神秘且自信的笑。

就是這個熟悉的笑,讓馬祥麟驚訝的張大嘴。

兒媳張鳳儀更一臉震驚的問:“娘,您是不是已經有了破局之法?是什麼給了您如此大的信心?”

“許家莊的許莊主,親口許諾下了每年一億件衣物的訂單,紡織機縫紉機可以繼續成本價購買,還允許零利息貸款,這算不算?”秦良玉笑著問。

“不夠,還不夠。”張鳳儀搖頭。

“願意幫我們種棉花的百姓,又增加了彭水、武龍、南川、雲陽、大寧五縣,一共有八縣之地的數萬農戶,願意簽訂棉花種植與收購合同,今年能收到的棉花預計翻倍,這夠不夠?”秦良玉又放出一個大招。

“這、這……差不多夠了。”張鳳儀結結巴巴,臉色激動的泛紅。

“裁縫工人也開始招募跟培訓了,不必擔心人手不足,再等從許家莊貸款採購的五千臺縫紉機一到,你們說,三年內帶石柱百姓進入小康,這到底能不能實現?”秦良玉笑著問道。

“能,一定能!”

馬祥麟忍不住吼出聲道:“娘你說可以做到,那就必須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