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糧食之戰:佈局(第1/2頁)
章節報錯
崇禎八年,八月中旬。
又是一年農業收穫季。
南直隸,鳳陽府境內。
商人鄭世奇,出現在宿州城北一個名叫丁莊的村子外的麥田邊上,望著那一片片長勢良好即將成熟的金色麥子,微風吹拂道道麥浪翻滾,看得人心曠神怡。
再從那長長的粒粒飽滿的麥穗看。
今年肯定是一個大豐收。
畝產不會低於千斤。
而鄭世奇從揚州到此地,一路看到的都是稻田、麥田金黃的場面,有的已開鐮收割,產量都非常可觀,畝產低於五百斤的都是極少。
其實今年的氣候依然不好。
北方旱情持續,降雨還是嚴重偏少,只是比去年稍微好了一點點。
至於重災區河南,現在很多地方是五百里無人煙、八百里無人煙,不少縣城朝廷已經不派官員過去了,一是沒有百姓,二是無法生存,只能臨時的放棄。
宿州離河南不遠,其實也受到了旱災的困擾,正常情況下,糧食會減產三到五成,但來自許家莊的抗旱小麥,加上龍王抽水機,實在不行就找天下通銀行貸款,挖一兩口的深井,從地下深處取水。
採取各種各樣的辦法,這才有了眼前的豐收,有了跟兩百里外的河南完全不同的景象。
那麼小麥快要成熟了,商人鄭世奇跑到這裡的目的是什麼?
自然是收購這些小麥。
北方糧價很高,把這些小麥收購下來後,不管是賣到北直隸,還是賣到山西、陝西、河南,都能賣出一個高價,有非常不錯的利潤空間,哪怕要請運輸商隊進行千里運糧。
可這些地裡的小麥,丁莊的村民們,都跟許家莊簽了協議,等收穫後要全部賣給許家莊的,因為良種、化肥、農藥以及灌既,都是許家莊幫忙解決的,天下通銀行也提供了近乎零利息的貸款,唯一的要求,就是收穫後要把糧食賣給許家莊,並保證收購價不低於3文錢每斤。
現在鄭世奇想要過來截胡,這可能麼?他是許家莊這個龐然大物的對手麼?
鄭世奇微微一笑,沒把握的事情他不會去做,而且商場規則是價高者得,利益高於一切,只要給村民們足夠多的利益,總會有經受不住誘惑而毀約把糧食賣給別人的。
何況,鄭世奇有一套說服村民的辦法,且把握相當大。
於是看完麥田後,他找到丁莊的族長族老,以及村民,說自己是一名糧商,想購買他們地裡小麥的時候。
不出意料,他遭到了村民們的拒絕:
“不賣不賣,這些糧食都答應賣給許家莊了,不會賣給別的糧商。”
“開多高的價都不賣!”
“沒有許家莊,俺們地裡怎麼可能長出這麼多糧食,做人不能忘恩負義。”
“今年高價把糧食賣給你,明年許家莊不跟我們合作怎麼辦?沒有良種、農藥,一畝兩三百斤的產量,怎麼養活一大家的人?就為了今年多賺點,明年後年的日子不過了?”
“……”
聽了村民們的這些話。
鄭世奇感到頗為欣慰,誰說農民們短視?至少丁莊的這些村民,一個個都非常的有覺悟,甚至是老實憨厚。
“各位村民,各位叔伯,其實我不是普通糧商,而是跟許家莊有合作關係的糧商,可以說,我也是許家莊這邊的人。”
鄭世奇一臉神秘,並壓低聲音的對這些村民道:“我敢保證,只要把糧食賣給鄭某,許家莊絕不會找你們的麻煩,也不會取消合作,如果出了問題,你們隨時可過來找我……這是我的名剌。”
遞上寫有自己家庭住址的名剌,鄭世奇又道:“許家莊承諾收購你們的糧食,價格是3文一斤,最多不超過4文,但我出5文收購你們的糧食,這地裡的小麥畝產約千斤,價格差一文,一畝地就是差一塊銀元,差兩文就是兩塊銀元,而你們或多或少都借了天下通銀行的貸款,還有官府的稅賦要交,還得留下夠一家人吃的口糧,辛辛苦苦種了十幾畝地,最後手頭能剩幾文錢?”
“如果把糧食賣給我,你們還完銀行貸款、交完稅賦、留足口糧,一畝麥地,少說能攢下兩塊銀元,這些錢你們給孩子多扯兩身衣服,過年多買五斤肉三斤糖,家裡蓋房的時候,可以多蓋一兩間屋——這日子明顯要好過不少,為什麼不同意把糧食賣給我呢?”
聽了這番話。
村民們心動了,大部分都產生了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