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李自成修路記完(第1/3頁)
章節報錯
沒機會了。
許家莊不是管理粗疏、處處漏洞的大明朝廷。
想在許家莊的手上鑽空子、搞破壞,簡直是白日做夢。
而且就算僥倖起事成功了,拉起了一支人馬,但想想崇禎五年底的太行山之戰,他們義軍三十六營近百萬的龐大人馬,被堵在太行山中關門打狗後,幾乎全軍覆沒,只能跳下懸崖逃生……那次驚險至極,到現在都心有餘季的大戰,不就是許家莊在背後策劃驅動的麼?
原因僅僅只是山東缺了礦工,想抓點人去挖礦而已。
李自成等人卻是差點連命都沒了!
現在他們想扇動修路工們起義,但面對那些積極踴躍想獎勵的舉報者,就是私下密謀也只敢五人以下了,且即便創造了奇蹟,又拉起了一支百萬大軍,但許家莊是吃素的麼?會反應遲鈍麼?說不定正需要這些礦工呢,他們想翻出許家莊的手掌心,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洗洗睡吧。
腦袋裡不切實際的想法全部拋掉,踏踏實實的幹活打工吧。
於是接下來的好幾天,李自成等人都是幹活、吃飯、睡覺,偶爾去供銷社買點東西,可謂三點一線,十分規律。
可他們都是積年的老賊,習慣了拿刀子砍人,心早就黑了、野了、硬了,屬於勞動人們身上那種吃苦耐勞的寶貴品質早沒有了,早就習慣不勞而獲了,現在一下幹這麼重的活,承受著比拿刀殺人還辛苦的工作,他們都能吃得消,適應得了麼?
一開始李自成是覺得適應不了的,劉宗敏也建議幹幾天就辭工,換個地方發展,高一功等人表示支援,畢竟再這麼老實巴交的幹下去,他們都要忘了自己其實是賊寇了。
但幹了三天,居然有點適應了。
幹了五天,居然開始習慣了,甚至覺得變輕鬆了,似乎不是很累了。
尤其是李自成,他在看到自己夯實的黃土路基,被鋪上足足一尺半厚的碎石細沙,再經過大石碾的反覆滾壓,最後鋪上一塊塊的石板,並用水泥漿黏合縫隙,最終修好的公路,不僅非常平坦,且十分結實堅硬,不管冷天熱天,都不會出任何問題,據說能用上百年。
李自成便走上一段已修好的路面,脫掉鞋光著腳在上面來回走動,沒有半點硌腳的感覺,帶有一種輕度磨砂的、給腳底帶來非常舒服的按摩感。
另外足足三丈多的寬度,能並排跑十匹馬,跑好幾輛四輪大車,且不會感到太大的顛簸。
“這樣的好路,若用於遞送公文,用於轉運物資,或者開設驛站,定大有可為!”
商機。
李自成從這條公路上,看到了巨大的商機,且越看越激動。
因為他以前就是在銀川驛站工作,當了一年多的驛卒(妥妥的屬於公務員),對物流這一行可謂再瞭解不過。
所謂窮家富路,只要是跟路有關的,就一定蘊含著大量的商機與財富,比如傳遞書信,質量非常輕,但至少得支付三五十文的郵費,還有過往的透過道路運送的物資,往往需要驛站幫忙中轉,哪怕從中抽取千分之五的費用,也非常的可觀,還有打尖住宿等,只要驛站能提供這些服務,都能大賺特賺。
若是能在繁忙要道設定驛站,那更是財源廣進,數錢數到手抽筋。
只是那個時候的李自成太年輕,心眼太實了,由於遞送公文過於積極,累死了多匹驛馬,得罪了上面的知縣,當朝廷下旨精簡驛站後,他成了第一個被裁掉的物件,丟掉了這份鐵飯碗——當時朝廷雖下令裁減驛站,但不是完全取消驛站,其實有很多驛站是能盈利的,裁人是為了降低成本,如果那時的李自成能機靈點,不那麼實誠,飯碗其實是有可能保住的。
現在看到這條逐漸成型、修好的公路,李自成的商業眼光冒出來了,暫時放下了打打殺殺的念頭,私下又叫了兩三個的老兄弟過來,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立刻引起了劉宗敏、高一功等人的吃驚。
“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