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府,許家莊。

今年過去的這大半年的時間裡,許家莊絕大部分的精力,還是放在了農業領域之上。

合成氮肥工廠順利投產,解決了大部分化肥的自主生產。

大面積的推廣了高產良種。

還有抽水機、農藥等等,全面應用到了南直隸區域,與無數的農戶達成合作,乃至給予貸款,幫忙提高農業上的產量。

等糧食收穫之後,再以合適的價格,把餘糧賣給許家莊即可。

反正是透過各種各樣的辦法。

今年不僅是許家莊自己的田地實現了大豐收,也帶領整個南直隸地區實現了豐收。

從而今年許家莊所掌控的糧食總量,達到了驚人的600多億斤,足夠滿足一億人一年的口糧需要。

話說在農業領域,許家莊為何要搞出如此大的動靜,積攢如此多的糧食,萬一吃不完或賣不完,豈不砸在了自己手裡?

許遠這麼做自然有他的深意。

因為從明年開始,就是歷史上的崇禎大旱!

這是一場持續時間之長、受旱範圍之大,在五百年內都極其罕見的特大旱災!

乾旱少雨的主要區域在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山東,這些地區都連旱五年以上。

旱區中心所在的河南,更是要連旱七年之久!

而南方則洪澇災害多發,後期北方降雨增多,轉變為北澇南旱,但這期間瘟疫流行、蝗蟲災害猖獗,還有地震、雪災等,各種天災人禍無數。

總之從明年的崇禎七年開始,一直到崇禎十四年,大明是別想有一天的好日子過!

所以許遠必須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尤其在糧食方面,能積攢多少的糧食,就積攢多少糧食,吃不完可以賣,賣不完就拿去生產乙醇,用於合成生物柴油,不會出現浪費糧食的情況。

但唯獨不能缺乏糧食,否則會出很多的亂子,乃至內部不穩,這是必須得避免的,雖然發生機率極低。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若能把大明大部分的商品糧,都集中在許家莊的手中,壟斷糧食的計劃,說不定就提前實現了。”

許遠暗暗說道。

只是許家莊的糧食積攢計劃,剛取得超過600億斤的喜人成果,後金建奴居然再次入關了!

比原來歷史的時間線,提前了將近一年入關,大大出乎許遠的預料。

導致許家莊發達的情報系統,都沒有及時做出反應,而是等後金軍入關之後,才迅速知曉情況,立刻彙報到了許家莊總部。

直到九月五日。

許家莊的高層,才基本弄清楚後金軍的兵力、後勤、主要將領、進軍策略等等方面的情報資訊,包括晉商八大家等內應情況,全部調查的清清楚楚。

那對於後金軍這一次的入關。

許遠是什麼態度?

許家莊又會是什麼態度?

軍事戰略會議上。

許家軍的眾高階將領和精英參謀們,這一次不敢胡亂的發表觀點,免得遭遇類似上一次探討如何應對鄭家的尷尬,只是以朝廷對許家莊的防備與敵意,最符合許家莊利益的做法,就是作壁上觀,坐山觀虎鬥,沒必要下場參與,坐在一旁觀看即可,最好是鬥個兩敗俱傷,這是最好的結果。

只是這樣的話沒人敢說出來,一旦說了,就可能受到莊主大人的嚴厲批評,因為不符合正確答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