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江南士紳的示好(第1/3頁)
章節報錯
四月。
南京,江南會館。
這是前兩年許家莊設立在南京城玄武大街上的,一處主要用於商業運營與物流中轉作用的商館。
由錢澄之擔任這座商館的常駐會長,對商館的運轉,起到重要的協助與聯絡作用——其實就是少做多看,實權不為他掌控。
作為許家莊重要的幕僚客卿,錢澄之怎麼不在海港城待了,反而跑到南京這個地方,擔任一個小小的商館會長,他這是遭遇什麼了?
自然是排擠。
遭到眾多許家莊高層的不滿和排擠,讓錢澄之在海港城待不下去,只得自請外放,於去年十月,來到江南會館,擔任一個不太重要的虛職。
跟之前的許家莊客卿、莊主許遠的重要幕僚之一的身份,可以說是天差地遠,一下被打落了凡間。
但這不能怪許家莊任何人,許遠也給了他足夠的重視和禮遇,給了一次次參與重大決策的機會。
奈何錢澄之自己不爭氣。
是他自己那彆扭的性格導致了這一切,怪不得任何人。
私下號稱‘澤社三傑’的方以智、孫臨和他錢澄之三人中,方以智果斷加入許家莊,但又堅持匡扶社稷的理想,現在受到了皇帝的重用,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弱於內閣學士,並且沒有失去許家莊的信任,算是發展的最好的一個。
好友孫臨跟他一樣,也糾結了非常長的時間,甚至返回老家桐城,打算以許家軍的模式,練出一支強軍出來,但以失敗告終,發現自己無法糾正大明軍隊裡的重重弊病後,終於死心,又回到許家莊,以普通兵士身份加入許家軍,因表現出眾,現在是排長的職位,雖然不高,但未來前景光明。
唯獨他錢澄之,始終融入不了許家莊,還是接受不了許家莊擴張掠奪、弱肉強食等理念,多次主張仁義,要有仁善之心,不能過於殘暴等建議,最終耗盡了許家莊高層對他的耐心,讓他徹底的淪為邊緣人。
莊主許遠對他十分寬容,但也認為他公知心態入骨,非遇大挫折不會轉變,放他到外面體驗體驗是件好事,只要他想通了,悟明白了,日後還會得到大用。
那麼已經過去半年了。
在江南會館擔任這麼長時間會長的錢澄之,現在悟了麼?
怎麼可能這麼快。
反而處於相當大的苦悶與落差之中。
生活條件上的降級還是其次,主要是人際交往方面,在這偌大的南京,居然沒幾個人願意搭理他。
秦淮河上的花船眾多,夜夜笙簫,但沒有一艘花船上的才女,向他發出邀請,即便他不差錢。
本地的文壇盛會舉辦了一場又一場,每一場都熱鬧非凡,全城關注,但他沒收到過一份邀請函,即便他錢澄之頗有詩才。
封殺。
錢澄之知道這叫封殺,就因為他是許家莊的客卿幕僚,所以受到了本地文壇、本地士紳階層的封殺,即便錢澄之想主動的示好,想積極融入本地的一些圈子,但也遭到冰冷的拒絕,甚至是嘲笑與譏諷,讓他感到十分難堪。
也讓錢澄之意識到,他現在處於一種不上不下的狀態,往上不受許家莊的待見,往下又回不到過去的生活狀態,過不了那種愜意的文人墨客生活,只像是一個小丑,在那邊都得不到接納和認可。
只能陷入孤獨與痛苦之中。
當然這半年裡,錢澄之倒也沒有失敗到一個搭理他的人都沒有的程度。
他還是交到了三位關係很不錯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