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都在《對賭協議》上簽字後。

合作就此達成。

而實現買車目的的盧象升等人,並沒有馬上離開海港城,而是又待了一段時間。

他們先是去專業的騎腳踏車培訓學校,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學習怎麼騎腳踏車。

這個過程,自然免不了摔跤和磕碰,若不是培訓學校裡的腳踏車質量過硬,說不定得被這些糙人折騰壞幾輛。

好在他們都比較聰明,短則三天,長則五天,便是孫元化這種剛年過五旬的老人,練車過程中沒有摔出大的問題,也在三四天時間裡,把腳踏車騎得飛快了,可見古人的適應力學習能力都是很強的。

學會騎腳踏車後。

盧象升等人又被安排進了第一腳踏車生產廠,以實習員工身份,在流水線上幹些雜活,幫忙打打螺絲,瞭解金龍牌腳踏車的構造,甚至上手學習如何修理腳踏車。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讓他們學會腳踏車的維護、保養和維修,免得只會用不會修,沒多久車就壞了,或難用不好用。

另外,待在腳踏車廠中,他們也能直觀看到腳踏車的產量,並直接進行接收,一輛一輛的親自數,質量方面更加心裡有數,由他們全程把關,從而避免不少的問題。

最後就是產能。

現在第一腳踏車廠的產能,已爬坡到了1000輛/周。

但工人兩班倒的加班模式下,產能可增加到1200輛/周;若是工人們三班倒的加班,流水線二十四小時運轉,極限產能約為1800輛/周。

七千輛腳踏車的訂單,六週左右時間,就可全部交付天雄軍。

……

崇禎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在海港城待了足足半個月的盧象升等人,終於踏上了返回大名府的旅程。

但這次他們不是騎馬回去,而是每人都騎上了一輛金龍牌腳踏車(之前的馬匹,許家莊已經安排人處理了)。

沿著三米多寬的平坦水泥馬路,盧象升等人用力的蹬著腳踏,騎出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

“五十碼,這速度怕不是有五十多碼(1碼=1公里)。”耳旁呼呼的風聲中,騎在最前面的盧象升大聲道。

“時速百里,按這個速度,一日就可騎行千里!”身後的張華玉道。

“這不比騎馬慢多少,而且耐力要強太多了,還能攜帶百斤以上的輜重。”隨從李重鎮感嘆道。

“慢點,你們慢點,我這車騎的有些費力,都等等我!”落在後面的孫元化道。

盧象升他們只得減速放慢一些,保持著二十碼時速的樣子。

而他們身後不遠,跟著一個上千人的許家莊商隊,他們每人都騎著輛金龍牌腳踏車,也以十五至二十碼的時速,不快不慢的行駛著,人均攜帶超過兩百多斤的貨物,目的地也是前往大名府。

或者說,這支商隊所騎的腳踏車,以及他們所攜帶的商貨,都是為天雄軍所準備的,就是盧象升下單採購的。

而這只是第一批,後面還有第二批、第三批,會以每週傳送一批的效率,源源不斷的送到大名府。

只是出了揚州府,下了許家莊所修的水泥路後,騎在或塵土飛揚、或坑坑窪窪、泥濘不堪的官道上,即便是腳踏車速度也要降低一大截,還有打滑翻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