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以眾為本,以人為寶(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明有救麼?
面對方以智提出的這個問題,許遠想給出的答覆是:沒救了。
不另起一套的爐灶。
不在制度、文化、思想等方面進行徹底的變革,就算是強行給大明的國運延長了幾十年,也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終究還是會崩潰滅亡的。
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結局,更是不可對抗的規律。
畢竟大明內部的問題和BUG太多了,早就千瘡百孔,處處都是漏洞,堵得住一個兩個,但不可能堵住所有。
不管多麼傑出的改革家去做出變革,乃至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復生,也只有重新造反這條路。
當然許遠不想過度的打擊方以智,只是對他道:“賢弟你在我這裡多看看,多參觀參觀,會找到如何救大明的答案的。”
故而吃完火鍋後。
許遠讓人將方以智、錢澄之、孫臨三人安頓了下來,住進了貴賓招待所。
接下來的幾天。
作為東道主的許遠親自作陪,帶著方以智等三人,又參觀了許家莊的不少地方。
比如在沼氣池,看到沼氣源源不斷的產出,日產氣數千方,可滿足全莊的燒水做飯之需,不用去砍一斤材。
比如最多可容納10萬石(等於六千噸)糧食的新型糧倉,且有兩排十座之多,防火防蟲防鼠,糧食最多能存放五年。
比如參觀了養豬場與配套的屠宰場,見到了每家每戶過來領豬肉,每人免費分肉三斤的場面。
還在罐頭廠的流水線上,看到一個個的薄鐵皮罐頭,被機器壓製成型,裝入食材,再經高溫蒸熟,哪怕是最容易腐壞的食物,也能儲存一年以上,口味不會發生改變。
在副食品廠,見到有大量的土豆和紅薯,經人工洗淨後被機器粉碎,再加水沉澱,變成了大約25%的粉,最後加工成一捆捆的粉條,最多能儲存數年之久。
甚至還去了警訓處,見到裡面的三百多肌肉大漢,正光著膀子在雪地裡訓練,按捺不住的孫臨,提出要跟這些護莊隊員切磋一番,結果哪怕是最普通瘦弱的隊員,在力氣方面,都能跟他比個五五開,甚至能看出留有餘力的樣子,畢竟不能太掃莊主貴客的面子。
這麼一圈的參觀下來。
大開眼界的同時。
又給方以智,給他的朋友錢澄之、孫臨二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
錢澄之覺得沼氣池非常不錯,因為上山砍柴是種相當辛苦且危險的勞動,經常出現被蛇蟲咬傷,樹枝砸傷,不小心摔傷的情況,而且對環境破壞非常大,凡是人口眾多的城鎮,周邊柴山都被砍的光禿禿的,連一顆十年期的樹都看不到,甚至做棺材的壽料都得高價從他處購買,沼氣池若能大量推廣,大大節約木材的使用,生態環境也能得到恢復,而經過沼氣池發酵後的沼液沼渣,又是極好的肥料,可帶來增產增收,簡直一舉多得!
“難啊。”
方以智搖頭道:“沼氣池或許不難建,但普通百姓,從哪裡弄到那麼多的糞便?許家莊有大量的養殖場,能收集無數的豬牛羊糞,還建了多個公共廁所,收集上萬莊民的糞便,如此沼氣池有了充足的糞便可用,才能產出足夠用的沼氣,若是單門獨戶的百姓,不能將糞便集中起來,建了沼氣池也無用。”
孫臨則對屠宰場宰殺大量的肥豬後,看到那些上等的好豬肉,許家莊不想著賣掉賺錢,或者加工成罐頭、香腸等產品,反而足足數萬斤的豬肉,全部免費分給了莊民,每人三斤還不是一次性的,據說到了臘月還會免費發年豬肉,每人能領五斤甚至十斤,這是何等驚人的浪費,若是販賣出去,不知能賺多少銀子。
“許家莊對那些莊民太好了,升米恩鬥米仇,長此以往下去,把這些莊民養刁了怎麼辦?”
孫臨私下感嘆的道。
“窮山惡水才會出刁民,倉廩實方知禮儀。”
方以智想了想道:“我記得許兄以前跟我講過,強國必先強種,惠民必須養民,只有每個莊民,每年都吃數十斤的肉食,才能養出跟韃子一樣的體魄,才能提高人均壽命,讓下一代變的更加聰明強壯,吃的肉越多,對整個民族越好,況且許家莊最不缺的就是錢,與其把豬肉賣掉賺錢,不如給莊民吃了,用於強民,以避免被豺狼盯上。”
“原來如此。”
孫臨恍然大悟,連連點頭:“也難怪在許家莊的那個警訓處,以我的力氣和身手,竟連一個普通家丁都難以降服,若是許家莊內都是如此強悍之民,將來就是反了朝廷,也不一定能奈何許家莊。”
“孫兄慎言,以我所見,許家莊無絲毫反意,所作所為,只是想杜絕某些貪婪之輩的貪念而已。”錢澄之提醒了一句。
“是是是,我說錯話了。”孫臨連忙認錯。
……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