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張谷豐的震驚(第1/2頁)
章節報錯
新式武器具體是什麼武器,許遠沒有透露,只說過段時間就知道了。
等他從現代社會採購的無縫鋼管、加工機床、硝酸鉀、白糖等裝置和原材料,全部到貨之後,才好召集一批的工匠,開展下一步的工作。
在此之前。
護莊隊員的招募工作可以開展,1000人的招募名額,就在11座的莊園範圍內挑選,良家子優先、憨厚老實者優先、有家室者優先,又以護莊隊每月最少10塊銀元的待遇,每天大魚大肉的伙食,就算平時訓練辛苦一些,也不怕招不到人。
“是莊主,我先把人招齊,進行三個月的基礎訓練,等新武器到位,戰鬥力很快就能形成了。”
趙陽點頭敬禮道。
……
警訓處的視察結束。
將一千新護莊隊員的招募工作佈置下去。
處理完這些事務後。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
許遠的工作重點,放到了各個莊園的春耕工作之上,親自參與部署,要在五月之前,投入一切可投入的資源,爭取完成所有土地的春播。
因為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問題在所有問題之上。
只要有足夠多的糧食,就能養活足夠多的人口。
就有餘糧飼養大批的家禽牲畜,從而獲得足夠的肉蛋奶。
也能養活大量的工人、脫產軍隊與管理人員,進而提高整體的生產效率,具有更高的戰鬥力,以及更好的組織動員能力。
四月二十日,許家莊的春播率先完成。
為支援其它莊園的春耕工作,許家莊的三十臺翻耕播種機,分成了三隊,分別前去支援離許家莊最近的1號、2號、3號新莊園,加快這些莊園的春播進度。
轟隆隆的巨大噪聲中。
翻耕機吐著黑黑的尾氣。
在無數農夫驚駭的目光中,在平坦的田地之中,開始了它們的工作。
3號莊園。
普通莊工張谷豐,今年38歲的他,不僅已經當上了爺爺,而且種了大半輩子地的他,是個老莊稼把式,村裡沒幾個人的地能種的比他還好。
以水稻為例,別人家的一畝田,最多打300斤的穀子,他家的田至少能打350斤。
同樣是下等的瘦地,經過他的打理,五年後能變成中等的好地,而種地水平差的,便是上等的肥地,也能折騰成下等的瘦地。
種地,真的是一項技術活,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勝任的工作。
要想種好一塊地,需要精耕細作,需要耗費頭腦和心血,更需要十分豐富的經驗,以及最重要的勤勞。
沒錯,勤勞!
張谷豐就是一位非常勤勞的農民。
水稻生長期間,別人只拔三遍的雜草,但他會拔五遍,甚至七遍,要比別人多兩三遍。
水稻拔節期間,遇到乾旱缺水,別人挑水只在白天挑,晚上休息,但他會忙到半夜三更。
水稻灌漿期間,別人會往田地施加一百斤的糞肥,他會施加兩百斤左右,會為此而到處收集人畜糞便。
另外他家還養了五十多隻的雞鴨,他經常會驅趕這些雞鴨,去吃田裡的害蟲,減少害蟲對農作物的傷害——這便是他頭腦聰明的地方,是很有效的增產小妙招。
但就算他這樣的華夏大地的優秀農民代表,就算他家有十二畝半的上等肥田,每年能打四十多石的穀子,按理足夠養活一家十口,但過去幾年,他家的日子卻越過越艱難,家裡的米缸從沒有滿過,只有越來越空。
吃飽飯的天數越來越少,半飢餓的日子越來越多。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