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農、牧、漁、工全面發展(第1/2頁)
章節報錯
很快。
陸舉人被搞定了,以350畝大田換300畝小田的土地置換方案,順利達成了協議。
最大的地主陸舉人都簽了合作協議。
陸家村其它的地主,自然無法堅持下去,不得不同意合作,包括抗拒態度最強烈的李秀才,他家的50畝良田,也置換成了60畝大田。
宣傳工作隊在陸家村的徵地工作,順利完成。
只是經過一番置換後,最終得到的田地為1688.2畝,居然還縮小了近兩百畝,剛好佔陸家村所有田地的50%出頭。
另一半的土地,則幾乎全是地主們的土地,屬於普通百姓的極少。
如此形成了集體莊園佔一半,地主佔一半的鮮明格局。
當然宣傳工作隊的徵地物件,並不是陸家村這一個村子。
周邊的陳家村、夏村、檀林村、馬家村、冶家村等七八個村子,都在規劃範圍之內,只要平均每個村子徵收土地1000畝,很快就能完成徵地萬畝的目標。
好在宣傳隊進展的非常順利,搞定陸家村只用了兩三天,搞定周邊幾個村子估計也要不了多少天。
阻力困難肯定有。
不願意配合的也有。
堅決反對拒絕、怎麼都不同意的地主,肯定也會冒出一兩個。
但家裡田地少的普通農戶,基本都會加入集體莊園。
大部分地主也會配合,畢竟他們並沒有真正受到損失,利益沒有受到損害,反而大機率能得到更多好處,他們沒有拒絕的理由。
而對於極少數的頑固地主,在絕大部分人力資源都掌握在許家莊手中,在良種、農具效率、經營模式、莊工待遇都佔明顯優勢的情況下,頑固抗拒的下場,自然是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更何況許家莊還準備了卑鄙無下限的最後手段,除非你後臺非常硬,朝廷裡有大官,不然今天兒子失蹤,明天孫子被拐的打擊,沒人承受得了——當然,除非迫不得已,許家莊不想走到這步。
……
許家莊。
西面後山的一片佔地上百畝的養殖場,許遠抽出時間,又過來視察了一番。
實際上。
建在後山矮坡上的養殖場,是莊園裡許遠最重視的地方之一,每隔幾天都會前來視察一次,十分頻繁。
因為他的這座莊園,不是普通的以耕種為主的莊園。
而是採用農牧結合模式經營的莊園。
養殖業要佔很大一塊的比重。
就拿這座牲畜場來說,裡面養了牛500多頭,羊1000多隻,驢300餘頭,馬50多匹,都屬於大中型的牲畜。
旁邊還有一個大型的養豬場,養了3000多頭的家豬。
此外還有專門養雞鴨鵝的家禽養殖場,裡面有雞鴨鵝上萬只。
莊園裡佔地十幾畝的儲水塘與灌溉河網中,也採用桑基魚塘的模式,養了不少的魚蝦,每年能捕魚數萬斤。
總之許家莊內,牧業養殖業漁業,佔據相當大的比重,長期佔用上千人的勞動力,專門負責養殖。
“莊主,牲畜場這個月新增了15頭小牛,23只小羊,8頭小驢,1匹小馬,但因為傷病,死去壯牛兩頭、羊七隻,死肉煮熟後分給了周邊的窮人……莊主,周某管理不當,請莊主責罰。”
管事周宗和,一位三十多歲對養殖很有研究的中年男子,拱手鞠躬,一臉自責的樣子。
“不必如此,常言道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養殖業是高風險的產業,這麼多牛羊馬養在一起,發生疫病的機率很高,體質弱的就死了,另外相互間的爭鬥,受傷也很常見,你只要保證不會大規模的爆發疫病,沒有大規模的死傷就行了,偶爾的死去三五頭,乃是正常,不用自責。”
許遠擺了擺手,不以為意的道。
“謝莊主,周某定會竭盡所能,每月減少牲畜死亡的數字,最終做到一頭不死。”
周宗和還是開口保證道,強烈的責任感,讓他總想做到完美的程度。
“對了,現在給牲畜們喂的青貯飼料還夠吃麼?今年要不要擴大牧田種植規模,生產更多的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