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鍾、百靈、天音,每個獎評委的口味不同,喜歡的音樂型別也不同。

就比如華鍾給到底最佳作曲提名的歌曲是《夜曲》,最佳作詞是《給自己的歌》。

而百靈給到的最佳作曲卻是《止戰之殤》,最佳作詞則是《青花瓷》。

天音獎的最佳作詞,給到的是《緣分一道橋》,最佳作曲給到的是《白玫瑰》。

評委也是人,不管說的多麼公平公正,總會有自己的主觀判斷,拿捏好評委的喜好,再判斷自己該去參加那個頒獎典禮,不至於白去一趟。

這是跟蘇白一樣,同時被三大獎提名的歌手,才需要考慮的事情。

不是所有人,都能同時得到這麼多提名的,自然也沒有這種煩惱。

至於三大獎項,新增的那個「最佳方言金曲獎」,應該是單獨為蘇白準備的獎項。

現在方言歌曲創作者日益增加,聽眾市場也愈發龐大,也有不少好歌湧現出來。

但迄今為止,能有資格拿下這個獎項的,除了蘇白沒有其他人。

這個「最佳方言金曲獎」,不管蘇白選擇去那個頒獎典禮,這個獎三個主辦方都只能給他。

畢竟開山鼻祖沒拿獎,誰敢哪這個獎?

「你覺得我去那個頒獎現場,拿到最佳歌手的機率更大?」

蘇白問向林樂樂。

沒錯,作為一個出道時間不足一年的新人,蘇白想要跳過這個「最佳新人」,直接拿到「最佳歌手」。

這不是膨脹,只是在合理的範圍內冒出的大膽的想法。

今年並沒有什麼耀眼的新人,又或著說,就算是再耀眼的新人,在蘇白面前也是不值一提。

「最佳新人」是肯定能拿到的,這想都不用想。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就不能膽子大一點,直接盯上「最佳歌手」,人要是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林樂樂也被蘇白的宏圖壯志嚇到了,善意的提醒道:「白哥,目前為止,還沒有新人能第一年就能拿到「最佳歌手」的,還是看下別的獎項吧。」

林樂樂說的不無道理。

華國是一個講究「資歷」的地方,就算能力足夠,沒有資歷照樣只能屈居於人下。

這點在體制內最為明顯。

這是五千年以來的規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與其想這種不可能的事,還不如聚焦其它獎項。

「這屆三大獎的評委都是誰,有我認識的嗎?探探口風也好。」蘇白問道。

人情社會,處處都離不開「人脈」二字,但蘇白目前最缺的就是這個。

林樂樂思索片刻後說道:「百靈和天音沒有,不過華鍾倒是認識一個,跟白哥你有過交集。」

「誰?」

「《華音史》主編,楊綢。」

蘇白臉上充滿驚喜,這可太熟了!

正當蘇白急不可耐的,想打個電話過去探探口風時,楊綢的電話也剛好打來。

蘇白急忙接通。

「楊哥,我正好有事要找你了。」

電話那頭,楊綢不急不忙道:「是因為提名的事情吧?不知道去那個頒獎現場了對不對?」

「沒錯,就是這個意思。」蘇白嘿嘿一笑,道:「我想試試能不能拿下最佳歌手,這不是沒門路嘛,所以就想著問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