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離京前夜(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慶從書房出來,只覺心情舒暢,先前胸中之氣一掃而空,想起那不可一世卻還害羞臉紅的少婦人,心下甚妙,當即大笑不止。
郭嘉尋到劉慶,玩笑道:「劉君方才怒氣沖天,才片刻就如此發笑,莫非方才婦人有神仙之能乎?」
劉慶笑道:「賽過神仙矣!」
此事隨劉慶名聲愈大,流傳愈怪,最後竟成了劉慶有一神秘婦人,無人知其來歷,有人言其有巫蠱之力助劉慶逢戰必勝,諸將士見其皆呼其為賽神仙,不過這也是幾年後劉慶一統諸州之後的事了。..
郭嘉道:「主公,方才接到存節訊息,袁本初已逃出洛陽矣!我等得罪董卓比其有無過之而無不起,其人還有袁家以為向背,我等此刻已是危如累卵之勢,當速離洛陽!」
劉慶道:「正合我意,不過吃了這樣一個大虧卻不能就此放過董卓,」
今日劉慶似已聽到郭嘉喊了幾聲主公,調笑道:「奉孝,‘主公"叫的可還習慣?」
郭嘉笑道:「一時失口耳。」
二人大笑不止。
郭嘉道:「劉君不拘小節、性情豪邁,勝不驕敗不餒,頗有高祖遺風,真吾主也!」
劉慶道:「使我成大業者,必汝也!」
自此,郭嘉一直待在劉慶手下,未曾離去。
光熹元年(中平六年),九月初一,董卓顧不得先前被劉慶刺殺之事,急開大會召群臣於正殿,再次當眾宣道:「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為政。當今天子闇弱,不可以為天下之主,今天我要效仿伊尹、霍光故事,改立陳留王為帝。何如?」
有先前劉慶之事在先,更無一人敢出聲。
董卓又道:「當年霍光定策,更換天子,田延年按劍站旁,有敢沮大議,皆以軍法從之。今亦如此!」
在座諸臣無不驚駭,愈發不敢出聲,只盼著朝會快點結束,至於誰當皇帝,那有什麼要緊?要是惹了董卓不快,那可真是要死人的!
只有尚書盧植站抗辯:「司空此言謬矣!當今天子不比前人,未嘗有什麼過失!」
董卓大怒,離座就要殺盧植,被侍中蔡邕勸才放,董卓當即免除了盧植的官職。盧植亦逃亡去了。
又道:「太后逼迫永樂太后,令永樂太后憂死,逆姑婆之禮,無孝順之節。天子幼質,軟弱不君。昔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著在典籍之上,皆以為善。今太后宜如太甲,皇帝宜如昌邑。陳留王仁孝,宜即尊皇祚,登大寶。」
此時殿上再無一人反對,董卓冷笑著點點頭,隨意朝公卿行了一禮。
便廢立之議報與太傅袁隗,諸人皆引頸觀望,看袁隗會如何決策。袁隗的批覆極快——按議論的結果行事!
漢室衰微若此。
公卿皆譁然,袁紹得到訊息,當即解下司隸校尉的綬帶,懸之東門。就此帶著逄紀、許攸等人和家小一道,離開洛陽,前往冀州去了。
袁紹出逃,董卓得到訊息,重金求袁紹之命。
時侍中周珌、伍瓊為卓說話在董卓心中分量很重,暗為袁紹求情道:「廢立大事,非是常人能做的。袁紹不識大體,恐懼出逃,非有它志。今董公急欲殺之,必生變故。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若收豪傑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則山東非公之有也。不如放了他,拜一郡守,紹喜於免罪,則必無患矣。」
董卓也不敢與袁家太過敵對,當即遣授紹勃海太守,封邟鄉侯。袁紹仍然說自己兼任司隸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