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帶‘紙鳶’出去了!”

孩童給買來的風箏取了個名字,就叫“紙鳶”。

‘紙鳶’是孩童跟著父親從村裡的篾匠手裡買來的,說是篾匠自己做得。

……

這就是這部童話的開篇,開篇的故事並沒有直接從風箏‘紙鳶’的視角展開,

而是將更多的筆觸,花在了孩童這個‘紙鳶’的小主人上。

小孩生活在一個普通的農家家庭,

有父母,有爺爺奶奶,居住在一起。

三月末,四月初的時候,水稻田裡插秧,他也挽著褲子好玩地在水田裡幫著忙,直到挽起的褲腿也打溼,渾身都是泥點,還嘻嘻笑著。

八九月,水稻收割的時候,母親割著稻子,父親打著谷,他也跟著,來回不是割著稻子,就是跟著抱著稻子打著,在還沒幹透的水稻田裡踩著深深的腳印。

早上醒來的時候,他會趴在窗邊,望著屋外樹上的鳥兒發呆,

傍晚的時候,等著農田裡忙碌完回來父母,他也會坐在門檻邊望著落日夕陽。

屋門前有條小溪,水只是剛過腳踝,流水沖刷著石頭,響著潺潺流水聲。

有時候,小孩也會拿著簸箕去溪水裡撈魚,

但更多的時候,還是蹲在溪水邊,望著從田地裡勞作回來的父母,沖洗著腳上沾著的泥。

奶奶跟爺爺有時候也會在夜裡給他講故事,只是伴隨著蟲鳴蟬鳴,小孩聽到的故事大多都是嚇唬人的。

更多的時候,小孩期待奶奶給他錢叫他買東西的時候,總是能多一些給他吃買零食吃。

劇情的開篇,

是在農曆的四月初。

水稻田裡剛過了遍水,還溼著,

稻苗已經長了出來,一塊塊田地裡滿是綠意,

清晨的時候,一株株稻苗上還綴著一滴滴昨夜的露水,

露水壓彎了稻苗葉,往著地裡滴落。

這時候從田埂上過的人,還能被從田地裡伸展過來的稻苗,浸溼褲腿,

沾上一些野草籽一樣的東西。

小孩拿著紙鳶風箏放著的時候,也是在田地間的田埂上,

有時候還會跑到給農田灌水的小溝渠邊上。

不過小孩出來的時候,往往已經是下午。

早上的時候,或是貪戀著懶覺,或是被奶奶叫起來吃早飯過後,無精打采打著哈欠。

中午的時候太陽又正大,母親也不讓胡亂跑出去,

等著下午,起風了的時候,正是小孩放風箏的好時候。

小孩是家裡唯一的孩子,

村子裡也沒幾個和他同齡的孩子,

除了跟大人,其他小孩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