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偶遇,勾起不少往事。

黃梅說笑聲中,多對王森存有情意。

若是活在明國,她這類少女,多半是體會不到這種傾慕的情愫。

男女大防自宋中期起,便是不斷沉降下民間,朱熹的所謂“禮下庶民”,也變相改變了底層風貌。

漢唐時期、以及宋初那種更加開放的風氣,也就一去不復返。

等到明朝,各地就已經開始將貞節牌坊作為政績,對女子的禁錮也不斷加深。

至於我帶清,更是掀起貞節牌坊競賽,直至滅亡時,平均每個縣三千餘座貞節牌坊!

所以深感此乃歪風邪氣的顏政,一開始就在學校打破男女大防,讓男女學生一起上課。

起始時,還有幾個念過書的明人來說幾句“蠻夷習俗”,但漸漸也就都接受了。

這背後的觀念改變,伴隨著女子能從事的工作增加,念過書的女子,可以當老師和工人。

無形中就抬高了女子的地位,為這實實在在的利益,這些人也就只能接受。

雖然不能徹底扭轉,但好歹已經壓制住了。

……

而在製衣廠工作幾年,黃梅話語間,也比以往更加的自信大方。

以前喜歡低著的頭,此刻也是抬起,露出一張笑意滿滿的鵝蛋臉。

說起工廠的事來,滿臉都是幸福之感,更會用不多的見識,給這三人一些經驗建議。

順帶還暗戳戳的表示,自己還沒成婚,覺得眼下做工能賺不少錢,不想白白便宜那些只掃過盲的單身漢。

這些話,都讓王森的心撲通撲通的亂跳,覺得這話就是在暗示他。

等吃完飯告別後,黃梅還告知四人,說是她每個月有兩天假,有時間可以來找她敘敘舊。

……

送別偶遇的故人,四個少年蹲在街頭,心中都有些感慨。

王森的感慨要多些,當年他曾婉拒不少女同學的心意。

現在想來,倒是隱隱有些後悔,覺得三個兄弟好是好,可兄弟終歸是兄弟。

“我想好了,我要去物理組!”王森突然道。

“物理組?”李劍有些驚訝。

王森點頭說:“黃梅方才說,不少機器都是物理組改進設計的,我覺得我應該去幹機械這方面的工作。”

“為何?”

“沒有機器的工廠,就不能稱之為工廠,一臺織布機就能讓一個女同學活得更好,我覺得這份工作,很有意義!國家也一定很需要!”王森如是說。

“你真不是為了掛靠紡織廠或者製衣廠,這才選擇進物理組學機械?”陳俊友反問道。

“不,不是!”王森連忙否認。

李劍笑拍著他的肩膀說:“決定了就好,機械確實是國之重器,你看華夏日報,每次機器上的突破,都會被打上‘重大突破、重大成果’,這份量比之其他行業,都要高上許多。”

王森低頭又下了番決心,他數學中上水平,物理和化學學的馬馬虎虎,不過若是去物理組學機械,他還是有信心學好。

楊子文也說:“你去物理組正好,到時候我在化學組,咱們有個伴,組建大學後,咱們又是同學!”

“那你們可得好好準備一下,大學組建後,說是會擴招,怕是競爭也不小!”陳俊友提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