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秦的冬春交替之際,依舊處處都是綠意盎然。

稻田裡種滿冬小麥,又或是大豆,鄉道兩旁也是綠草成蔭。

一棟棟的紅磚房子,就沿著道路有序的排布著。

房子的樣式也大同小異,都是國府推行的第二套農房標準住房。

剛過完年,所以每棟房子上邊,都貼著幾張紅紙,掛著幾個紅燈籠。

門口也總有聚在一起聊天、看報的村民,若是誰有本話本,那多半還要充當說書先生。

李勇就在這溫馨的日子裡,放了一個月的長假。

他家就在大崗鄉鎮落日村,這是建國前設立的老村,在這個村子裡居住的,大多已經來這邊超過六年。

眼下人人都住著紅磚房,種著自己的田地,牲口棚裡也有了自家的牲口,倉庫裡也堆放著自家的農具。

日子很是過的,打補丁的衣服,都已經很難見到,人人都能穿新衣,臉色紅潤的胖小孩,也在村子裡隨處可見。

李勇故作平靜的走進村裡,胸口的勳章顯得格外的耀眼。

可惜是正月,村民都待在家裡歇著,路上的行人不多,所以走了一陣後,還是沒人發現他。

無奈之下,他刻意放慢了腳步,遇到行人時,還會拍拍軍裝上的灰,擦一擦皮鞋。

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一個穿著靛藍色女裝的婦人發現了他,一臉驚喜道:“這……這不是那……李……李勇嗎?當兵回來啦?咋才回家?你是去同大明打仗了是吧?立功了沒?殺敵了沒?國君接見你了沒?你的事蹟上過報紙沒……”

李勇被問懵了,卻依舊挺拔身姿道:“軍隊輪休放假,不論節日的,我不巧是個連長,只能先讓手下的兵回去!”

“喲,成連長啦!不得了啊!咱們村都出大官!”婦人睜大眼睛。

“哪有哪有!運氣好罷了,這次去明國打仗,我們連表現的也不好,事蹟是沒有上報紙,國君也沒見著,不過還是得了個二等衛國勳章!”說著,他下意識的摸了一下胸口。

那婦人看見勳章,兩眼放光道:“這……這還不算立功嗎?鐵券都弄上了!咋樣,是不是這回去大明,狠狠的殺了那些狗官!”

“誒,華夏軍有紀律,怎能隨意濫殺呢!我們只是把那些罪大惡極的縉紳,給吊在樹上,給所有百姓都出出氣!”

“好!好!好!”那婦人三聲叫好,就差高興的蹦起來了。

而此時,不少人聞訊也靠了過來,不多時小半個村的人都趕了過來。

李勇神氣的站在人群中,享受著這份衣錦還鄉的榮譽。

村長也跑了過來,一邊跑一邊笑著抱怨:“這李家老大不像話嘍,回來之前也不聲招呼,不然這歡迎會,早早就要搞起來的!”

一直跑到李勇面前,村長才抓住他的手,一個勁的搖道:“咱們的村的驕傲啊!李家老大,連長!鄉里的榮譽通告早就下發到村裡了!”

周邊人紛紛笑了起來,一個個都好奇這次打仗的經過,都纏著讓李勇講講。

村長老臉一撇,罵咧咧道:“聽……聽個屁,李家老大剛打完仗回來,節都沒過囫圇,你們別堵著了,趕緊,鑼鼓都敲起來,大紅花戴起來,村裡沒出嫁的小姑娘,都叫上來,給戰鬥英雄獻花!”

蹦蹦蹦——幾面鼓被敲了起來,村長女兒也拿著朵大紅花,掛在李勇胸前。

伴隨著鼓聲,眾人擁簇著李勇往家裡而去。

李勇表面波瀾不驚,實則腳底都有些發軟,他們當兵的放假,不就是為了這一場嗎?

他刻意放慢步伐,每走到一個地方,都要問上幾句,一邊感慨家鄉變化,一邊說著幾句城裡學來的標語。

鄉親們附和的話語,讓他心裡比吃了肉還要舒暢。

“哥!哥!哥!”突然,鄉間小道上,一個同李勇長相相似的少年狂奔而來。

這正是弟弟李劍,他滿臉激動,幾乎都要哭了出來。

李勇也紅了眼,兄弟二人相依為命,他當兵之初,也是抱著讓弟弟過上更好日子的念頭。

“小劍!”一靠上前,兄弟兩就含淚相擁。

村民忙幫著寬慰,讓氣氛繼續喜氣洋洋起來。

直到回到李勇家中後,村民還紛紛湊了一些吃的和酒水,再由十幾個婦女下廚,由孩子搬上各家的桌椅。

屋裡屋外喜氣洋洋,村中老人們,都一個個跑到李勇家,同他拉著些家常。

小姑娘們也嬌羞的跑來看看,這個連長是單身的,這在村子裡,可是金龜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