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細細的藍線(第1/4頁)
章節報錯
明軍進抵車廄山後,此處便被依山傍水的建設了不少的營寨和防禦設施。
劉大夏幾乎孤注一擲,誓要在車廄山阻擋住黥兵。
不得不說,這比囤積重兵,死守堅城要明智的多,重兵扼守水陸要衝,伺機尋找機會主動出擊。
這讓明軍能掌握的主動權瞬間高了不少,加上姚江與鄞江相通,黥兵敢越過車廄山,他們就敢去騷擾鄞江水運。
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明軍雖然後知後覺了一些,可終歸是做出了改變。
況且整個浙東在被打懵之後,也很快回過神來,至少三司文武,都開始為打退黥兵而出謀劃策。
連劉大夏都不由感慨,若是開戰之初便是如此,黥兵必定不能這麼猖狂。
而張昂駒練兵兩月餘,手中的這支精銳,也很快就熟悉了火器戰術,簡而言之就是將弓箭手的弓箭換成火繩槍,又挑選了一批步卒,轉化為了火繩槍手。
整個方陣,火器裝備率也達到了百分之四十,算是交了數次學費後,明軍從華夏軍那裡,學到了個三招兩式。
若是單純他們自己琢磨,那麼要達到百分之四十的火器裝備率,那麼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
可同東秦打了幾仗,見識了東秦的全火器部隊後,明軍在裝備火器上要激進的多,也懂的更多。
這印證了矛盾理論,矛盾具有同一性和特殊性,雙方都會在矛盾鬥爭中,吸取有利於對方發展的有利因素。
明軍此刻還沒有徹底腐化,所以學習能力還是有一些,也可以說即便是明末,明軍的戰術也有變化,也曾引進過先進技術。
只是在明末,明軍學習的能力,適合戰爭的能力,已經落後於清軍。
可惜華夏軍同明軍打了這麼久,除了檢驗演習中的戰術以外,並無更多的收穫。
……
砰——砰——砰,車廄山軍營裡,張昂駒的四千步卒,正在訓練。
他們用鬆散的陣型打出三段擊,火繩槍手的周遭,則有盾牌手和長矛手。
本來還可以佈置廂車防禦,可是黥人不是蒙古人,沒有什麼騎兵。
張昂駒在遠處看著,當看到三段擊後,場上靶子一片稀碎,不由暗暗吃驚,火器果真是犀利!
他曾在宣府待過,覺得這種方陣對付蒙古人,是極好的!
若是能打造幾萬支火繩槍,那麼九邊各處只需要數千支,組成這般方陣,定能讓那群叫花子騎兵無可奈何。
他一邊想著,一邊翻閱劉大夏編寫的《火器新法》,覺得這書寫的極好。眼下大明各地的武將,大多不識得火器,有一本這樣的兵書,當能省事不少。
劉大夏同樣也抱著這個心思,上個月就已經以上奏的方式,獻上了這本《火器新法》。
就期望朝廷,能夠用新式的火器,來淘汰掉軍中落後的火器,同時也改良火器的陣法。
“小公爺的兵果然是精兵,前番南贛總兵帶來的江西兵,雖驍勇,可行列卻不如鳳陽的兵嚴密。”劉大夏看了一會操練後,滿意的說。
張昂駒笑了笑,眯著眼睛望著這些兵說:“都是總督大人寫的兵書好,若非如此的話,短時間內決計練不出這麼一支強軍。”
劉大夏擺了擺手,遺憾道:“可惜咱們的火繩槍,無法加裝刺刀,據說黥人的長銃上,就有一把把長長的刀子,我讓工匠琢磨許久,都無法大量的打造出來。若是有了那種刺刀,長矛手也就可以被火繩槍手替代掉了!”
張昂駒聽罷,也是眼前一亮,假如真裝上刺刀,那麼就又是火繩槍兵,又是長矛兵,無論是近戰還是遠戰,都能在瞬息轉換。
“看來黥人,真的是不同以往的任何敵人!其心思巧妙,能征善戰,戰術上也是無可挑剔。”
劉大夏點了點頭,不無感嘆的說:“且黥人同樣是說漢話、用漢字,自稱華夏一族,老夫打探許久,也只得到隻言片語,據說這群人乃是先秦時期,渡海而去之人,後歷朝歷代戰亂,又有不少人渡海去東秦!上邊不似咱們,他們不尊四書五經,唯獨尊崇工匠之事,且律令森嚴。”
“整個朝廷分為什麼朝議院、樞密院和行律院,據說國君面對朝議院時,其權力都受到限制,大小事情都愛集思廣益,開會解決!”
“這……這豈非是墨家行事?”張昂駒驚到了。
劉大夏搖了搖頭:“似墨家、似法家,卻又都不像,但是東秦境內,卻是從不讓人學習四書五經,甚至稱至聖先師孔子為孔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