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當在伯仲之間(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大夏懲治商賈,最大的影響就是讓寧波海商,隱隱已經偏向東秦。
不僅有中等身家的海商跑到東秦請求入籍,更有大商賈開始在東秦置辦家宅。
各路情報也不斷由商賈遞送而來,讓顏政對劉大夏的動作,多多少少了解一些。
劉大夏似乎也沒有遮掩的心思,他即便是知道海商們,可能會傳遞情報,卻還是將他們往死裡得罪,事後也不多加限制。
顏政同樣也沒有遮掩的心思,他知道商賈傳遞情報,註定是雙向的,他也不在乎劉大夏知道這邊的情況。
每期的報紙上,他都發文表達對談判的關切,並且親自在報紙上,對減少雙嶼駐軍進行了說明。
時不時還會高興的宣告,大明使者再度赴秦,談判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而每次談判完後,總是會有一句“雙方坦誠的交換了意見”,或者會有一句“雙方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友好磋商”。
總之這段時間的東秦報紙上,看不出一點兒火藥味,讀起來隱隱都有些讓人氣憤。
而在幾經拉扯後,顏政也同意大明的請求,答應讓他們派出官員,去監督清查雙嶼駐軍的人數。
原先要的三口通商,也變為了僅僅只需開放泉州,作為互市港口即可。
不明覺厲的學生,認為此舉乃是喪權辱國,居然爆發了一陣學生請願參軍的熱潮。
顏政對此很滿意,在這種戰前的和平氣氛下,他總是會時不時的關注,又造了多少槍炮,又招了多少新兵,又下水了多少艦船。
…………
六月底,劉大夏慘澹經營數月,總算是在寧波府完成了聚兵,此次一共調集了兩萬三千餘人入浙。
除去一萬二千人被編入各個衛所,補足兵額以外,便是從其中挑選出了一萬一千人的精壯,重新編成了一軍。
這支軍隊的主力就是那兩千江西兵,由金澤作為統領,以原先的江西兵中的將領為骨架,重新搭建了班子。
浙江參將趙文星和鄧志鳴,則作為這支新軍的副統領,各領其中一部,劉大夏帶來的李應,也領其中一部。
真正做到了分散金澤的權力,又保證了金澤能夠指揮戰局。
能湊夠這一萬大軍,劉大夏覺得已經盡了全力,這些日子以來,皇帝的旨意來了四道,從旨意變化就能看出,皇上也在頂著壓力。
劉大夏不敢過多耽擱,好在黥王為了開關互市,居然真的急不可耐,已經將雙嶼島上的駐軍撤去大半。
如今的雙嶼島,黥人只有一個營,也就是隻有區區七百餘人。
這讓劉大夏陷入了狂喜,他一面繼續放風,可以開關互市,一面又表示,黥人得先全部撤軍,才能進一步商議。
總之就是一個拖字,拖到這支軍隊操練完畢。
七月初一,大軍會營。
隨著各路人馬進入新設的營寨,劉大夏坐在大椅上,拿著望遠鏡左瞧右看起來。
眼下大明已經彷造出瞭望遠鏡,用的是天然水晶取代玻璃,除去模湖一點外,沒有太大的影響。
越看他心裡越高興,這些兵經過挑選,再領取了餉銀和新的兵器後,果真是更加的像樣起來。
等到都來齊全後,劉大夏揮了揮手,立馬有人抬出來一批綁著紅綢布的大炮。
大軍會營,自該振奮一番軍心!
劉大夏帶來的所有大炮,整整二百餘門,此刻不斷被抬了出來。
其中有大明彷造的,也有從東秦購置而來的,這些大炮都被紅綢布纏繞著,顯得格外的惹人注意。
等五十門大炮被佈置好後,劉大夏再次下令,讓一旁的令旗官揮舞令旗。
隨著十幾面大鼓被敲的震天響,一支支火把被點燃。
全場計程車卒都在好奇看著,以往會營,少不了也有會有“高升”千放。所謂高升,與三眼銃類似,只能朝天放個響。
火器自打在宋代出現,就使得原先的傳統武器相形遜色,這種遜色不是由於火器威力大,而是由於火器使用時,會有火光硝煙和巨大的轟鳴聲,所以也就染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元明清三朝,都曾經冊封過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