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東秦正是雨水最多的季節,充沛的水量讓顏安河愈發的湍急。

幾個學生正在冒雨測量著水深,他們要不斷完善氣候、水情和每天氣溫的記錄,保證對東秦的天氣有著更深的理解。

第一〇〇所的工人們,也趁著雨情,測試著新定型的畜力插秧機。

眼下畜力插秧機和割稻機的研製,已經進入最後的收尾階段。

其實這也不算是科研,純粹是照著圖紙把東西做出來,在攻克鏈條這項關鍵的傳動裝置後,這兩樣機器的製造便無問題。

只可惜造價有些高,尋常百姓可能不太願意使用。

好在有了新式農場,國府直接撥款,採購了五百臺。

這足以讓生產的工廠運轉起來,成本也能夠壓縮,只要繼續完善標準化和規模生產,不出幾年,保證老百姓也可以接受。

畢竟這是種地的農機,只要能夠讓種地變得輕便高效起來,即便是投資一年的收入,這些農戶也會願意購買。

顏政對此也很熱心,不僅發了篇頭版文章,還將初代機直接放到供銷社,讓所有國民都可以參觀。

而其餘各項攻關,也都已經取得了突破和成果。

甚至在紡織廠,都有個女工發明了一種工作方法,這種工作方法可以讓一個女工,就能照顧兩臺織布機。

顏政非常的高興,立馬進行了表彰,這種方法也被命名為“何菊花紡織法”。

這也是第一個工人主觀能動的創新和發現,不獎勵表彰的話,簡直對不起這次宣傳的機會。

所以他趁勢而為,讓朝議院立法透過了《華夏國專利法》,表示今後個人的發明,可以申請專利保護,不交專利費就使用的,直接絞死涉事者。

沒辦法,這麼極端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正向反饋的實行,畢竟專利費又不算高,若是不嚴格處置那些偷奸耍滑的,只會浪費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在專利的保護上。

而整軍備戰,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第一批線膛炮已經下線,線膛槍也被日以繼夜的生產出來。

擴軍也已經完成了一半,若非是挑挑揀揀的話,怕是另一半也已經完成了。

這一切都表明,國民的歸屬感和自主意識都在提高,整個東秦的組織力,也已經提高了一個層面。

……

馬文升就是在這種細雨紛紛的季節裡,來到了東秦。

既然是剿撫並用,撫自然也是要撫。

他原本打算義正言辭,好生同黥王論道論道,只是從鹽港一路走來,他那傳統儒生的傲骨,就彷佛被抽去了一截。

由於河水水量增大,他沒有被安排坐漕船,而是坐的火車!

鹽港鐵路此刻已經有十二公里長,除去運貨以外,也開通了載客車廂。因為十二里外,正好已經形成了一個集鎮。

馬文升就像是個無知小兒一般,剛開始還沉浸在鹽港的光怪陸離,可是當看到火車後,他整個人都是驚愕到了極點。

他顫顫巍巍的上了車,同黥人百姓一起就坐。

當汽笛聲響,火車緩緩開動時,他整個人就如同靈魂出竅一般!

一輛火車十個車廂,其中九個載滿了煤,卻能行駛自如,賓士如風!

也就是說黥人這個叫火車的東西,可以拉萬斤之物,日行數百里!

這已經超出了馬文升的認知,這般神鬼之力,讓他不僅反問,這些黥人難道真能通神?

半個時辰不到,他就下了車,渾渾噩噩的被帶著上了馬車。

馬車飛快的賓士,他透過玻璃窗,可以看見兩岸景色,只見規制整齊、錯落有致。

無論是房子還是農田,都顯得極其的有章法。

他不由得一嘆,黥人辦事力求至善,只此便已勝過大明!

路上百姓,一個個也是面色紅潤,多是三五成群的說說笑笑,顯得極其的安逸。

馬文升原先也有些輕視黥人,可此番親赴東秦,心裡頭居然隱隱佩服起黥人來!

等馬車入了莫城後,他更是覺得這座小城,烈火烹油、繁花似錦!

街上的行人也一個個似有英氣,尤其是看到男女年輕人在街上並行說笑,更是讓他覺得內心很沒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