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年關,過年如過關。

對於窮苦的百姓來說,過年就如同過關一般。

在約定俗成的傳統裡,只要入了正月,便應當停下年尾的討債。

所以年三十就成為了窮苦百姓最難過的一天,絲毫感受不到應有的節日氣氛。

在明國,只有對於有錢人來說,過年才算是真的過年,才能享受到闔家團圓的喜慶。

而在東秦,情況則截然不同,過年儼然成為了一年中最熱烈的日子。

農戶們早早將家養的肥豬殺好醃製,曬成一塊塊的鹹肉,又透過供銷社,買來一年中都捨不得吃幾回的食材。

到了年前兩三天,便是開始了宰殺雞鴨,為了除夕夜做著準備。

即便是再吝嗇的家庭,也捨得在這一天,為桌上多添幾個菜。

今年供銷社的紅紙也賣的非常的好,連去年的庫存都被拿出來賣掉。

看得出來,富裕起來的百姓,也在裝點著雞零狗碎的生活,除夕家裡多一抹紅,喜慶之餘也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孩子衣服上的補丁,也很難看到,他們大多穿著整潔的短褂,年前還會特意去理個髮。

他們穿著新衣裳在田野鄉道間奔跑,嘴裡咬著鹽津果子或者一塊糖,享受著寒假過年給他們帶來的自由自在。

要不是國府對鞭炮頒佈了禁令,或許他們還有鞭炮可玩。

可即便是如此,也不妨礙孩子們弄出各項稀奇古怪的玩意,例如東秦最受歡迎的小孩子把戲,就是打彈珠。

玻璃廠將不好的玻璃液,全部弄出了玻璃珠,除去出口以外,也成為了孩子們的玩具之一。

只要看著一堆孩子趴在泥地上,興高采烈的打著彈珠,真會覺得這就是孩子應有的樣子。

而看到他們弄得一身灰,少不了會有大人跑過來,揪著耳朵給提回去,嘴裡還會罵上一句:“玩瘋了,連回家吃飯都忘了!”

感受著這種人間煙火氣,剛從鹽港回來的顏政,真覺得東秦已經很不一樣,國民的臉上隱隱帶著一種奮發的銳氣。

或許這就是“國勢如雲慢慢升起,我等有幸身處其中”,國民們在見證國勢升起的同時,也深刻的感受到了透過自身的努力,他可以實現更多的期望。

顏政原先一直覺得百姓消費能力低,這是小農經濟的問題。

可做了幾年的主後,他勐的發現,其實東秦的農戶們,還只能算是小農經濟的範疇。

他們除去不織布以外,每年的勞力也放在了伺候土地上。

但是他們的消費能力卻是年年攀升,對於新農具、新技術的接納度,也高了起來。

這說明錯的不是小農經濟,而是朝廷沒有給百姓以足夠的安全感,所以他們才會養成瘋狂儲備的習慣。

“看來東秦的百姓,是真的富裕起來了!”

顏政在照例走訪完幾個村子後,發出了一聲感嘆。

這一個月以來,供銷社的消費統計,也說明百姓敢花錢了。

這表明國民對東秦的歸屬感和信心,已經提升了不少。

不知為何,顏政心裡就升起一陣自豪感,覺得他這番經營,總算是沒有辜負國民。

坐在紅房裡,他提筆就寫下:祝華夏國國民新年快樂!

這篇文章一蹴而就,深情的祝福了所有華夏國民,言語之中沒有其他的話,全是拉家常似的問候,又深刻表達了對國民們奮進拼搏的感激,大大方方的承認,東秦有的一切變化,都是靠著他們奮鬥而來的。

寫完這篇文章後,顏政將其放在了一堆文稿中。

又提筆寫下了:丟掉不切實際的唯心幻想,一切以打仗來做準備!

這篇文章同樣是如筆下生花,開頭就點明瞭,華夏國的崛起,一定會引發周邊勢力的打壓,這種打壓是不以我們的意志而轉移的,我們唯有積極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