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條約,久米島將在華夏元年6月1日,正式成為華夏國的租借地。

安山他們凱旋後,立馬從船上弄來了旗杆。

五個營計程車兵齊齊列隊,在歌唱華夏的歌聲中,升起了一面嶄新的星穗旗。

梭巡的艦隊也鳴炮示禮,所有人都明白, 這場戰鬥他們打贏了,不僅打贏了,而且贏的很漂亮。

只是戰利品很少,幾乎就沒有戰利品,唯一的收穫就是條約和賠款。

其餘人不清楚條約的價值,假如知道的話,就會發現這樁樁件件,都使得琉球國走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道路。

當然,條約也是需要變現的, 沒有變現能力的條約,就如同廢紙一張。

對於琉球國的條約如何變現,顏政也已經做好了全盤的謀劃。

租借久米島,取得關稅商定權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利用先進的生產力和技術,將琉球國內的支柱產業衝潰。

第三步就是利用關稅,將琉球王室也繫結在利益之中,使之成為買辦性質的朝廷。

這三板斧下去,基本上可以宣告,琉球國成為原材料的供應地,以及商品的傾銷地。

……

兩天後,登陸那天返航的駁船,載著大量的紅磚和代水泥而來。

技術碾壓就是這麼不講道理,紅磚和代水泥被卸下, 還有不少預製的硬木板。

二十多個工匠也被放下,他們將參與久米島的稜堡和垂直要塞的建築。

在安山的指揮下,幾個營長都親自下場,不少連排長,也開始了各處角度的計算。

這群人在教導排都學習過稜堡的修築, 還有就是垂直要塞。

這個要塞被佈置在了久米島最中心的地帶,形狀有些類似於閩南地區的圍樓。

分為三層,第一層是火槍射擊孔,借鑑了稜堡的設計,使得沒有死角。

第二層是後裝75炮,密密麻麻布置了一圈,第三層就是三斤炮。

最上邊一層就是四門十斤炮,頂層的設計是一個傾斜的圓蓋形,可以防住臼炮的攻擊。

這麼超時代的建築,可以保證一百多個拿著火槍的人,就能應付幾千人的進攻。

除了死死的圍困,等到彈盡糧絕外,進攻方几乎沒有任何辦法,尤其是在島上,連“之”字塹壕掘進都沒用。

五天後,再幫忙設計,打好地基後, 安山下令四個營計程車兵凱旋。

留下駐守的是第5營,除此之外還有400多個代畜軍, 他們將完成後續的工作。

和田次川運氣不錯,得了個隨軍駐守的資格。

他們雖聽不懂漢話,可跟隨軍隊跑這麼一趟,幾乎所有人都明白了,他們這是打了一仗。

和田次川對這些士兵的強大,感到非常的震撼,心裡認定了,這些士兵能夠擊敗所有大名的軍隊。

…………

…………

薩摩,平佐城。

島津忠昌透過赴琉球貿易的商賈,也得知了東番出兵琉球的訊息。

這個訊息讓他驚駭莫名,他以為東番是準備直接攻佔琉球。

不過回過神來後,他又覺得此事與他無關,甚至覺得東番攻取了琉球,反倒是方便他們同東番直接貿易。

現在島津氏同東番的貿易,一般是東番的船跑到島津氏的港口,還有就是透過琉球為跳板。

如果琉球屬了東番,對於島津氏來說,貿易之利可能會增多。

至於大明宗主國的問罪,那是東番的事情,同他島津氏無關。

去年年末的時候,島津忠昌再次起三千大軍討伐肝付家,另一個時空,這次討伐應該是五年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