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圓形窯煉焦(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安山的陪同下,顏政在竹塹周邊轉了一圈,完成了輪窯、煉焦廠和代水泥廠的選址。
這邊實在是太適合高能耗的產業,在考察結束後,輪窯磚廠和代水泥廠的數量,就被直接提升到了各七個。
反正燒製出來了,依靠水運就能送出去, 沿海有港口的地區,都在輻射的範圍內。
煉焦廠的煉焦裝置,也從計劃的十五個,變成了二十五個,整整增加了十個。
而土法煉焦的方法有很多,甚至在沒有任何條件的情況下,也能實現煉焦。
最簡單露天法,就是將煤炭堆積起來,一次2~4噸煤, 在地面上堆成半圓堆,呈現出一個土包似的形狀。然後在上面蓋上稻草引火,就可以成焦了,只是成焦率只有50%。
這種方法大鍊鋼鐵時就廣泛被用過,缺點就是浪費和高汙染,還不能回收煤焦油等副產品。
顏政選擇的是圓形窯土法快速煉焦,原理同露天法差不多,相當於用一個設施,讓原本露天煉焦變得更加科學。
其中的關鍵就是斜火道、立火道,以及煤氣的再利用。
簡單來說就是立火道點火後,可以讓上層煤結焦,斜火道則保證中層和下層結焦。
過程中產生的煤氣也不再白白釋放出去,而是重新燃燒蓄熱,用來加熱焦爐,保證煉焦可以更快進行。
按照設計,一個圓形窯一次可投料50噸65噸, 成焦率在65%75%左右。
同時又能透過一個簡單的設計, 利用高低溫差對氣流的影響, 造成煙囪抽菸一般的效果,再透過管道水冷,回收一部分的煤焦油。
這種法子煉焦,三五年後必定讓周邊草木遭殃,汙染大、對人體的危害也大。
顏政雖然清楚其中的危害,也只是在冊子裡寫上,煉焦的過程中,請務必戴上口罩。
其實化工產業都這樣,早期的硫酸廠工人,工作幾年後連牙齒都會被腐蝕掉。
可是要發展,就不能在這個時候講什麼仁義。
……
十日後,第一個小型圓形窯建成,底層直徑3米,除了部分地方使用了鐵皮外,其餘地方都是用的是代水泥、紅磚,以及耐火黏土。
立火道和斜火道採用了預製鐵鑄管,所以沒有費多少功夫, 其他管道設施也採用了鑄鐵管, 鋼鐵行業大發展, 就是這麼的不講理。
經過第一次嘗試煉焦,整個設施成焦效果良好,回收的煤焦油量也不錯。
由此,便只需按照試驗的小圓形窯,就可以建造出計劃中的圓形窯。
不出意外的話,半年之後,焦煤的產量就足以支撐起鋼鐵業上一個臺階。
而顏政也趁著這十天,走訪了礦區公路和鞍圓煤礦,確定了鋪設鐵軌的長度和選址。
按照他的規劃,這次鋪設鐵軌將止步于山區前,距離也縮短到了二十多公里。
實在是山區不便鋪設鐵軌,索性就先修到山腳下,如此一來也大大縮短了運輸的距離。
…………
…………
鞍圓煤礦區,和田次川的兒子已經死了。
不是死於瘧疾,而是死於一個日本監工之手。
那一天他發了狂,想要同監工同歸於盡,結果卻和監工一起,被巡視計程車兵給抓了起來。
正當他萬念俱灰時,大概弄清楚緣由計程車兵,直接將那個監工給吊死了。
那個監工的鞭子,也被交到了他的手裡。
這讓和田次川內心非常的羞愧,他覺得這條鞭子,是他兒子的命換來的。
他一邊羞愧,又一邊享受著這條鞭子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