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三院他們有幾個營?(第1/2頁)
章節報錯
竹塹,礦區公路施工區。
安山收到“快乾”特令,以及建國的告示時,已經是四月初。
還夾雜了顏政的一封親筆信,信上的內容表示:
透過過去幾個月的工程估算,我覺得再有五到六個月,這條公路就會貫通。
但是煤礦開採對國家事關重大, 應當是“快乾”運動的標杆!所以我不希望這個時間,是再有五到六個月,應當是三到四個月。
我本意是煤礦公路未完成之前,建國絕不進行。所以安山同志,請務必加緊工程,在建國前, 讓華夏擁有新的能源保障!
重申一遍,我只要煤礦, 其他不顧!
————
安山看完後,緩緩的嘆了口氣,修路到現在,這條路的進度已經達到一半,目前在冊的日本勞工,已經達到九千餘人。
死亡的人數也已經超過了三千人,島津氏那邊,還在輸送著人口過來,時間雖過去幾個月,但第一批軍火交易都沒有徹底完成。
究其原因,就是顏政嚴格控制了李海狗去薩摩的時間差,一直維持礦區勞動的人數,在九千的水平。
可這條路越修到後邊,難度其實是越大,安山清楚的發現, 這些天的進度一直在下降。
他很想說,顏政這是不瞭解實際情況,所以才對工程提出了這種要求。
三四個月能完工?這顯然有些不切實際,甚至五六個月能完工,都已經是極好。
不過很快,安山就反應了過來,這條路乃是顏政親自勘探設計,他怎麼可能不清楚,這條路修建的難度在後半段?
想到這一條,他猛的就明白了過來。
看著“煤礦公路未完成之前,建國絕不進行”這句話,他明白莫城的發展,已經遇到了巨大的瓶頸,這個瓶頸必須是煤炭才能解決。
所以所謂獻禮都是虛的,實際上這是顏政等不及了,所以找著由頭,讓屬下發起一場躍進。
安山站起來走了走,他不瞭解為啥連幾個月都等不了了,但心裡還是隱隱覺得,顏政有他自己的道理。
他思忖一會後,叫來了傳令兵, 下令道:“從明天開始,晚上輪流讓三千的勞工勞作, 還有請求加派物資。”
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辦法,讓這些勞工每天晚上都勞作一會。又因為晚上不便管理,所以每天只讓三千人多勞作一會。
下完這道命令後,他坐在椅子上,開始細細的讀著這份告示。
他依稀記得,當初顏政首次提出國這個概念,那個時候他覺得,國就是獵場,所謂疆域就是獵場的範圍。
等到現在,他接受了一些教育,又身居高位了很長一段時間。
所以再度看到國這個概念,他覺得這就是在分配隱形的鞭子,讓鞭子更合理的管理這些國民。
在他眼裡,鞭子和槍就是權力的象徵。
他仔細看了這些條款,發現軍制上還沒有明確說明,只有一條表示,君主兼任三軍最高統帥。
這一條讓他明白,君主未來和軍隊是捆綁的,君主的鞭子和軍隊的鞭子,會互相糅合在一起。
看到這一條後,安山覺得就已經足夠,他認為所謂的三院和內閣,肯定打不過一個營計程車兵。
…………
鹽港,第一造船廠也收到了類似的告示的親筆信。
劉承允、楊付雲和林招財看過後,三人討論一下後,一致認為這是表功的好機會。
覺得能夠在建國前造船獻禮,一定能讓大王倍加青睞。
他們沒有可以肆意剝削的勞工,只能將此事同所有造船工匠說明了,讓他們一起加班加點。
就連劉承允這種四體不勤的人,也擼起袖子開始鋸木板。
所以造船廠,立馬就變得熱火朝天,不少人都是主動加班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