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華夏宏圖(第1/2頁)
章節報錯
田五第一次換錢,換回來了洪武當10文的大錢五萬多枚,還有皮錢(地方鑄錢)總共二十多萬枚。
單純從數量就能看出,溢價就在這些錢幣的銅含量裡頭,這也是鑄幣成本體現的地方。
明代鑄幣,同唐宋時期的法子都差不多,還是採用的澆鑄的法子。
不過較之唐宋時期, 明代鑄幣的工藝,確實進步了一些。
可是奈何地方鑄錢,都是往量大便宜這兩個點造,使得明代銅錢市場非常混亂。
等到張璁發現這個問題時,他也沒有辦法解決,只能官府鑄造一批好錢,規定一兩銀子兌700文。
即便是改革之舉,也打不住成本, 弄出個這麼低銀銅比, 結果就是地方又瘋狂的仿造,劣錢再度衝擊了這批新錢。
到頭來朝廷也扛不住,只得不了了之。
好在張居正改革,弄了個一條鞭法,核心就是官面上,承認了白銀的流通作用,在此基礎上,對稅制進行了調整。
所以當顏政看著換回來的錢時,他差點就要躺在錢堆裡了,這種感覺太爽了。
就好比你家裡有臺印鈔機,沒錢了就去用六毛一度的電印出來,偏偏所有人都認你的賬,搶著要來用人民幣換你的錢。
這種米國行為, 真是用上一次就上癮了!
他二話不說,直接簽署命令,讓第一造船廠再造一條類駁船。
用駁船運輸銅錢過去,每一趟都能獲利頗豐,這種買賣豈能不加大去做?
與此同時,他下達了命令,讓造船廠再造一條長征級。
現在已經有了兩個幹船塢和一個簡易船塢,可以同時建造兩艘船,還能滿足船隻修理的需求。
接下來的造船廠,顏政打算放在竹塹,那邊是個深水港,船塢隨便整。
…………
讓人抬著兩框換來的銅錢,顏政得意洋洋的來到鋼鐵廠。
他笑呵呵的對鐵木針說:“將這些銅錢都融了!”
鐵木針二話不說,立馬讓人弄來一個粘土坩堝,開始了熔錢。
望著銅錢慢慢變樣,鐵木針突然就心疼道:“神子,這些錢不是鑄好的銅錢嗎?怎麼融掉?”
顏政笑道:“融了重鑄啊!這些銅錢都是明國樣式,咱們要的是東蕃樣式!”
鐵木針懵逼了一下,思索一陣後說:“有道理,這是把明國的銅錢,變成我們自己的銅錢!”
顏政點了點頭,望著坩堝裡的銅錢都融化後, 他下令道:“加鉛吧,加鉛後攪拌一下,然後等待就行。”
鐵木針照做,等裡頭鉛的含量增多後,由於鉛的密度比銅大,所以開始了沉底。
這種做法,將劣錢中本就含量更高的鉛給融走,而錫液也在這個過程中,緩緩浮起來。
假如慢慢的等這些銅錢融化分層,那麼將是一件繁瑣的事情,但這麼一操作,這個過程被加快。
有點類似於澄清的作用,中國古人也很早就掌握了這種技術。
富商們收上好錢融掉,就是用這種法子,他們用融出來的銅,鑄錢或者造成銅器,都能獲利頗豐。
而顏政此刻,也在厚顏無恥的進行著這種操作。
甚至未來,還會出現互相融錢的情況!
顏政的東蕃銅錢流過去,富商便宜弄來皮錢這種劣幣,換成這種含銅量更高的東蕃好錢,融掉得到銅後,拿去製造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