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呂宋發展會談(第1/2頁)
章節報錯
說服張三風后,陳安有些疲憊的回到了府邸。
他之前雖在內閣,可實際上只幹教育一事,在內閣外放的大背景下,他被顏政派來了呂宋。
對於這個安排,陳安是有些怨言的,他不善於其他事務,更沒有信心去管理好一地。
顏政卻是告訴他,他能搞好教育非常重要,其他事務不懂,完全可以交給懂的人去辦。
派他來呂宋,也是為了讓他學一些管人的本領,增長一些見聞。
且顏政也表示,他在呂宋也開始發揮幹教育的優勢,反正教育同其他事也並不衝突。
若能把呂宋的教育辦好,那麼也算是千古的功績。
這些話讓陳安稍稍安心一些,心裡頭也被點燃了一團火。
只是這些天的見聞,卻是讓他火了起來,他之前惡補許多的行政知識,也反覆翻閱了關於琉球的記載和文章。
他也想將呂宋打造成又一個琉球,成為華夏國又一個重要財源。
可張三風一通審判,立馬讓人口五六萬的馬尼拉,人口銳減到三萬餘人,其中還有萬餘的漢人。
在他看來,人口就是寶貴的資源,琉球能夠如此繁盛,就是由於人口眾多,即便是種甘蔗,也能帶來巨大的收益。
而呂宋上邊也能種甘蔗,物產更是比琉球更豐饒,這隻要仿照琉球行事,定能輕鬆超過琉球。
然而,他不成想君上會有這一道密令,他雖理解,可也覺得太過於浪費,這些人用來砍甘蔗,難道不好?
屁股決定腦袋,陳安一心想要發展呂宋,也就堂而皇之的將上邊人口,也視為資源。
陳安坐在椅子上想著,實在是沒有更好的辦法,總不能靠辦學校來賺錢吧?
……
翌日,陳安召集全體幹部開會,統一了初期的行政計劃,也總結出呂宋發展的三個首要問題。
一是要快速恢復商貿,發揮呂宋在南洋航線上的地緣優勢,只有這樣才能充盈海關,儘早實現收支平衡。
二是殖產興業,呂宋雖可種植甘蔗,物產也頗為豐富,但是前期投資亦需頗多,也缺足夠的勞力。
三就是同當地的最大矛盾,以及潛在的XX教問題,這也是讓陳安最棘手的問題,假若不改變這個現狀,那麼同土著的矛盾勢必越來越尖銳。
只可惜這三個問題,他們一干人等都拿不出個統一的意見。
沉思之下,陳安立馬召見馬尼拉城中的漢人大商賈,順帶把黃新也叫了過來。
他別的優點沒有,但為人謙虛懂變通,能聽得進諫言。
在苦思大半夜後,他覺得他們是想不出好辦法,但呂宋的漢人商賈,更加的懂呂宋,他們的意見更能有參考性。
而呂宋眼下有五家豪商,林家、許家、李家、陳家、張家,這五家在混亂中,有的吃了大虧,有的也戴著紅巾,狠狠的撈了一把。
他們集體來到總督府邸,一個個謙恭不已,姿態放的極低。顯然都被黥人的手段給嚇到了!
陳安見他們這般作態,不由覺得好笑,這雷霆手段,倒也是有好處。
他清了清嗓子道:“諸位好,我是華夏國呂宋總督,此行我受君上所託,前來管理呂宋。我華夏國的訴求很簡單,那就是從今以後,呂宋便為我華夏之土!
而既為我華夏之土,便要為我華夏創造價值和利益,賦稅自不必說,除此之外,殖產興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初來乍到,不懂其中關鍵,還讓各位不吝賜教!”
一同出席的黃新忙起身道:“不敢!”
其餘幾家也紛紛跟上,奉承話說了一大堆。
陳安厭惡的皺了一下眉頭,拱手說:“諸位,本督是真心實意的請教,只要你們給出的意見可行,本督必定施行!還請諸位知無不言,只要能繁盛呂宋,到時候必定為你們表功!”
幾家商賈都交換了一下眼神,一箇中年男子卻是猛的站起來說:“有總督大人此言,我張家願意為總督大人鞍前馬後,只求能夠屠盡土蠻,報仇雪恨!”
陳安望向那人,問道:“為何要屠盡土蠻?”
那人紅著眼說:“在下的十幾個家眷,都被亂兵所殺,若非貴軍相救,怕是……小人全家都要被滅門。”
“唉,此事以後再說!”陳安嘆了口氣,又問:“那你對呂宋發展,有何見解?”
“小人以為,呂宋物產富饒,且地處南洋與大明的航線之間,即便是作為一貿易港,也能繁盛起來,只需要大人輕徭薄賦、不朝令夕改,稅收上給予一定實利,必能吸引來南洋商賈和印度商賈!”
“印度商賈?”陳安不解:“我們不是剛……審判完印度商賈嗎?他們還願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