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江北苦於馬(第1/2頁)
章節報錯
進入華夏九年的三月,從北方來的情報越多,各種跡象也更加明朗起來。
經綜合分析後,幾乎所有幹部都認為,明朝北方的糜爛局面,自於馬政。
這些情報也表明,在大明北方發生一場大起義,不僅可能,而且機率極高。
他們對英明睿智、高瞻遠矚的偉大國君,又發自內心的欽佩了一番。
覺得國君嗅到一絲不對勁的氣味,居然就能判斷出,大明北方要出大亂。
其實,顏政也是從這些天的資料中,才知道大明北方的百姓過的有多苦,尤其是河北、河南兩地。
他們痛苦的根源來自於馬,其次就是北方士族大地主的剝。
明初朱元章深感要應付蒙古人的威脅,必須要維繫一支大的兵,當時雖有官牧,可戰是要從馬群中挑選。
養馬的成本也讓朝廷些吃不消,於是朱元章大手一揮,弄出馬政。讓江南、江北,各養一定數量的馬匹。
這種馬政總共分為三條:一是“計畝養馬”,一匹公馬對應50畝地,母馬翻番,養者可以免除上繳公糧
二是“丁養馬”,根據任務量的多領養不同數馬匹,其中規:馬匹死亡、或者出生數量不夠,就要相應賠償;
三是“計戶養馬”,按照民戶數量養馬,江南和北數量上有所不同。同樣,要是把馬匹養沒了,就要接受服“差役”的懲罰。
簡而言之就是給予免稅的權力,風險卻都歸百姓,馬一旦養死,就必要賠償。
而且誰也沒有辦法保證,自己養的母馬可以年“產駒”,果未曾產馬,就會面臨數量對不上的情況,還是得賠錢。
但是小馬生的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並可能會更加糟糕。
因為生的越多,就意味著這戶人家,要維持更多的馬,擔和風險都會更重。
而“計戶養馬”這一條,更是使得出力者,往往都最貧窮者。
有錢人有的是子逃避,地主更是著政,玩起來合理避稅。
最腦抽的是,百姓養馬,還必讓他們自己,親自送到太僕寺進行驗收。
太僕寺一般的幾十裡地,遠的幾百裡地。一路上的開銷還得老姓自掏包。
收不格還要原路返,辛苦一年啥也沒撈著,還要往外掏錢,這不是擺明欺負老實人?
之,馬政這件事上,就體現了朱元章既要、又要、還要的想法,都他愛,其實他愛的是朱家的江山。
當民與朱江山衝突時,他會毫不猶豫的苦一苦百姓。
說實話,顏在看過些奇葩的政策,以及想到被這些苛政虐待的百姓,他就對大明生不出點好感。
只能說後對大明的歷史,都是帶著濾鏡在看,只看到這個王朝的偉岸,沒看到這個王朝的黑暗。
真正客觀的話,那麼會覺得,封建王朝就是一定要滅亡的西,不僅要滅亡,還要踩上一百腳,防止其死灰復燃。
……
“看來,大明北方的這場大亂,可能爆發的時間將會很快到來!”
紅房,政召相關人員,決定再次對工作進行調整。
他先對說:“阿,你先籌劃一下人安排。這次至少需要抽調上千名幹部,我的想法是今年設市暫緩,公考提前,就放在本月末!還要發動商賈,尤其北方的商賈,讓他們也出點力!”
阿苦躬身道:“我這就去安排,只是總負責人,還請君上明示!”
顏政想了想,撓了撓頭問:“玉墨,去年那個寫出農民教育提案的市長,叫什麼去了?”
“哦,那是東寧市的市長,叫做陶全。”玉墨忙翻閱檔案,很快找出一張公文。
“嗯,就是他!寫出了農村教(本章未完!
第505章:江北苦於馬
溫馨提示:為防止內容獲取不全和文字亂序,請勿使用瀏覽器(App閱讀模式。
育,應當提倡百姓教百姓、老師教百姓、百姓教老師,內容也應當精簡,先要讓百姓掌握讀書看報能力。從他這一篇提議來看,個倒是實事求是,能夠想所想之人,就讓去!至於東寧市,就先從州市抽調一個幹部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