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乙等國籍(第1/2頁)
章節報錯
翌日,馬六甲市宣佈成立,四十八條政策條款隨之頒佈。
在經過一場教亂後,新設的馬六甲城,人口已經銳減到五萬餘人。
就連收屍都收了好幾天,真難想象在這樣一個還算繁華的地方,兩撥人居然會為了各自的“神”而如此英勇無畏。
他們彷彿將一切的仇恨和不滿,都撒在了異教徒上,直到華夏軍進入城中平亂,他們才從血拼中回過神來。
在華夏軍收攏戰利品的這些天,印度商人、阿拉伯商賈、緬甸商人和漢人商人,都在嘗試著打探訊息,都渴望同華夏國的官員接觸。
結果乾部一直沒有露面,對外一直沒有任何政策性的表態。
這讓這些商賈非常的焦慮,他們一邊聯絡討好胡碇等漢人商賈,一邊又在考慮要不要退一步。
直到這四十八條款頒佈後,這些人才集體鬆了口氣,然後又陷入深深的鬱悶中。
鬆一口氣是因為,其他繁雜的稅都被取締,商稅也被降低,並且新設的市政府承認登記的私有財產,還承諾會盡早恢復商貿。
這些條款都表明,東秦人來到滿剌加,將會讓這個地方更加的繁華,讓他們這些商賈可以享受更多的利益。
鬱悶的是,他們感受到深深的不平等,這些條款被頒佈後,漢人將住在漢人區。
他們這些商賈都無法住在裡頭,在東秦的法律上,他們這些商賈,甚至比不上一個漢人平民。
各項權力保障上,漢人也明顯高人一等,他們所要繳納的賦稅還更低!
尤其是婚姻條款,更是讓這些商賈無語,他們都只配擁有一個妻子,假如已經娶了多個妻子,就必須給政府繳納一筆錢。還有孩子,他們生多了孩子,同樣需要繳更多的稅。
這是赤裸裸的歧視條款,字裡行間無不再說,漢民在這片土地上,生來就比其他人要高人一等,這是法律賦予他們的權力。
商人們不在乎其他條款,唯獨在乎繳稅這個條款,他們要比漢民多交差不多五個點的稅,加上漢民又有各類專營的特權,就使得他們這些商賈,將在競爭中,處於下風。
不過他們鬱悶沒多久,注意力就被歸化條款給吸引,按照歸化條款,只要他們投資建設城市,就能獲得榮譽市民的頭銜。
取得這個頭銜的三年內,只要繼續熱衷公益事業,自己、或者名下直系子女又表現良好,學會漢話、能透過漢話水平考試,願意擁抱華夏文明,那麼就可以更進一步,取得乙等國籍的身份,有了這個身份,就相當於當事人擁有同漢民一樣的賦稅標準。
繼續保持這個頭銜,若是為華夏國做出重大貢獻,那麼就能正式入籍,成為真正的漢民!
對於這些條款,這群商賈只看到賦稅標準這一條,他們稍微計較一下,就能知道乙等國籍的份量。
而且這些條款,明顯就是為了他們而設計的,普通的賤民,在第一步就被卡的死死的。
弄明白狀況後,這些商賈紛紛匯聚胡碇家中,希望他能給出門路,讓他們能夠率先表忠心。
胡碇怎能不明白這其中的道道?他此刻就深深為漢民這個身份而自得,覺得這東秦人辦事,就是懂得護著自己人。
只要是個漢人,無論阿貓阿狗,他東秦人就要讓你高人一等。
唯一的缺點,就是這些所謂的幹部,一個個都太死板了,他多次示好送禮,都被他們婉拒了,他想要套近乎、拉關係,都沒有起到作用。
好在他深得狐假虎威這三昧,既然這些其他族裔的商賈,都認為自個同東秦幹部有關係,那自然是有的文章做。
他只要唬著這些商賈掏錢上道,那麼就能拿著這份功勞,再去東秦幹部面前討好,屆時不就又是大功一件?
……
在這些商賈都表達完意思後,坐在首座的胡碇澹澹一笑:“這事嘛,其實不難辦!”
眾商賈見有戲,忙一個個伸長腦袋。
胡碇起身,拿著手中的紫砂壺喝了口茶說:“東秦官員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想要成為自己人,那麼就要做出些貢獻!這投資建設城市嘛,除了這些官員發出告示以外,還有一個門路,這在東秦和明國都是一樣,而且也是有錢人來做!”
“胡,你就別賣關子了!”印度商賈代表阿迪,有些迫不及待。
胡碇哈哈一笑說:“在我的家鄉,鄉紳們、財主們,只要修路架橋施粥做好事,就會得到百姓一個大善人的稱呼!所以在這滿剌加嘛,道理是一樣的!除了官員們主動提及外,你們也能私底下做點這樣的事,如此一來,不就讓他們這些官員高興了?”
“那我們也去修路,也去修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