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聽起來就髒耳朵!(第1/3頁)
章節報錯
大明人口一直是個謎,按照明實錄記載,大明人口巔峰在成化年間,達到了將近八千萬。
此後便是一直在下降,朝廷清查戶籍的工作,也流於形式,導致出現幾十年戶數不增不減的情況。
可若按照大明當時對山地的開發程度來看,大明的人地矛盾,其實異常的恐怖。
湖廣百萬流民、贛南山區的客家人,這些人口都是在開墾山地,不為大明朝廷所編戶齊民。
而這種對山地的開發,也足見大明人口,實際上應該不止巔峰時期的七千餘萬。
一個青山鎮,便有差不多四萬多災民願意去舉家賣身做工,這在沿海是無法想象的。
也只有人口稠密的內陸地區,才能遇到如此場景。
沒錯,農耕時代,內陸普遍比沿海的人口要多,尤其是平原地帶。
所以一條長江,就是東秦吸血的大動脈,只要滲透的足夠深,這兩岸數省之地,都能源源不斷的供應人口、提振商貿。
東秦的金融戰,也能沿著長江,更加深入大明腹地,驅逐掉大明境內所有劣幣。
大明這種封建王朝,在鑄幣權一事上,完完全全無還手之力,被狠狠的剝削而不自知。
過個幾十年,或許整個大明,就得完全靠東秦鑄幣才能過日子。
體會到貨幣霸權的顏政,在這個年代也毫無通脹的壓力,每年都瘋狂的鑄幣。
反正銅錢在大明、朝鮮、日本、安南、南洋,都能很好的流通,相當於弱整個東亞而肥東秦。
……
一個多月後,青山鎮的事情處理完畢,南昌站的外派幹部,也正式趕赴南昌上任。
四男三女,外加僱傭的本地賬房六個,打雜的下人二十個,壯丁二十個。
三女中,有話劇團的臺柱子芸娘,原先就是李鳳來他們戲班子的角。
到了東秦後,依舊時常擺譜,索性這次就讓她來南昌賣弄風騷。
“不成想這南昌,倒也繁華的緊,雖比不得蘇州的奢華,倒也別具一番清雅,真不愧是五柳先生久住的地方!”
走壇頭門進城後,芸娘媚眼如絲的臉上,立馬神采奕奕起來。
東秦雖說光怪陸離,可終究是土味太濃,那裡比得上大明富庶之地的重樓飛簷、人間煙火。
李鳳來也點頭說:“怕是比之揚州也不差,如此堅城,在南方亦是少見!”
李四福年輕時曾來江西做過生意,見識多一些,他指著一座高閣說:“看見那座倒塌一半的閣樓了沒?那便是滕王閣,唐時王勃在此作《滕王閣序》。”
眾人尋著望去,果真見到了倒塌一半的滕王閣。
在歷史上,滕王閣被焚燬好多次,倒塌也有十幾次,每一次都能被用來刷政績。
只要等這任督學和布政使離開,那麼新上任的官員,一定會組織縉紳們,來重修滕王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