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去琉球轉轉?(第1/2頁)
章節報錯
十天後,長征號的建造正式完畢。
安裝的桅杆,是由兩根桅杆拼接起來的,所以長度是福船的將近兩倍。
壓艙物本打算用米酒,可考慮現在跑的大多是短途,也就直接準備用貨物壓艙!
幾門火炮,也在滑輪的幫助下,一一安放在了炮位上。
等硬帆和縱帆被裝上後,整艘船立馬就顯得威風凜凜。
顏政這時,也才看到了總的造價報表。
除去人工費以外,從宋家採購桐油、硬帆、帆布、索具、船舵等物,共計花去一百餘兩。
花去的生鐵一共值得一百五十兩銀子,若是加上燃料、石墨等損耗的話,則鐵的方面,用去了至少兩百兩銀子。
木材的話由於由廉價的戰俘勞動力,所以花費不多,按照大明的市價,大概也花去來一百餘兩銀子的木材。
總的來說,一條長征級的船,總共需要耗銀五百兩左右。
比找宋家造要貴上不少,但如果從價效比來看,已經吊打宋家了。
且舾裝完畢之後,立馬就有人,開始分塊的對船隻進行記錄,將所有用上的木材部位,都編號確定尺寸,保證下次可以造的更好。
顏政相信,以後的船隻造價將進一步下降,尤其是等幹船塢建造完畢後,船隻的建造速度和數量,都能有很大的提升。
而趁著這十天,他也好好的巡視了一下整個隔離區。
發現這邊基本已經走上了正軌,也已經磨合出了一套,比較適合的管理方式。
那就是一千個人分為一個區,每個區有二十名管理,隔離期間負責巡視。
只要有人倒斃就及時焚化屍體,有人發熱、有異樣,則抬到異樣區,接受藥物治療。
治好了就活下來,治不好就化作青煙。
從記錄來看,一千個災民,一般會因為各種原因倒斃四十人左右,死亡率不算太高。
對於大多數大明災民來說,營養不良就是最大的敵人,只要他們扛過來最初,那麼在吃飽飯的情況下,他們大機率就能緩過神來。
顏政在走訪了幾戶災民之後,發現他們對現在的日子都很滿意,同時熱切的表達了想要分田的期望。
這些人眼巴巴的想要做工幹活的態度,令的顏政差點潸然淚下。
多麼好的廉價勞動力啊!多麼好的人口紅利啊!
這一輩子他總算是真正享受到了,這兩個詞彙帶來的好處。
這也讓他想起了馬嘎爾尼使團對大清百姓的一個描述,說是三個轎伕抬著他走了5個小時,行程23英里,然後又走回廣州,去吃為他們提供的早飯。吃早飯之前走了46英里,其中一半路程是負重的,而這僅僅是為了節省5分錢。
所以說,工業革命沒發生在大明真的很正常!畢竟買機器不如多請幾個人,多簡單的事!
…………
“大王!”
在長征號建造完畢後,李海狗終於等到了顏政的召見,這讓他幾乎落下淚來。
這十來天的焦灼等待,終於有了結果,他一來到招待所,就啪的一聲跪下,眼中還噙著淚。
顏政心中好笑,臉上卻是一副關心的樣子,忙將李海狗扶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