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稜堡設計(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一批炮,總共十門,耗費的生鐵讓顏政心疼不已。
只不過當看到國民們那得意的神情,以及自豪的笑容,他瞬間就覺得值得了。
國民們在看著如此厲害的武器後,在自信心極大增強的同時,自然而然會產生更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即便是戰俘營的戰俘,在看到莫城外的大炮發射時,也不自覺地的挺起了胸膛,為他們是莫那部的戰俘而感到慶幸和自豪。
可顏政卻明白,炮兵是一個技術兵種,這裡頭說的技術性,在後世可能很小兒科。
但是要讓古人理解炮兵陣地的佈置,以及炮兵與步兵的配合,加上大炮彈道的關係,這都是一件長期的過程。
對此,顏政選擇了引入射表和銃尺,這兩種簡易的輔助工具,可以保證士兵儘快的理解大炮發射的一些注意點。
射表的意思,就是在大炮出廠之後,透過直接打炮的形式,測出定裝藥量的多少,以及炮口傾斜角度,帶來的射程和彈道變化。
這些變化被記錄下來後,就會變成這門炮的“身份證”,也就是士兵拿到這門炮,透過射表就能知道,這門炮的“脾氣”如何,從而更好的做出調整。
這背後涉及兩個問題,一個是火藥定裝的標準化,以及測量炮口傾斜度。
為此,顏政引入了絲綢包定裝藥,還有就是銃尺。
銃尺可以理解為一個標好了角度的半圓形尺,配合一個用繩子綁住的鐵砣,加上一個可以轉動的直木杆。
只要將他們在半圓圓心處結合好,就可以利用鐵砣自然向下垂直的屬性,將直木杆放置在炮口內,與內壁緊貼。
透過直木杆與鐵砣垂線的夾角,就可以得出此時大炮炮口的角度。
這種銃尺法,另一個時期的大明,在徐光啟學習西方技術的推動下,孫元化的新軍就學廢了。
在孔有德投清之後,孔有德還將其視作是秘法。
而這十門炮的用途,顏政打算用來拱衛莫城。
在他的要求下,莫城四角開始修建稜形的大凸角。
外圍大概三百米處,同凸角延伸線相交處,修建四個垂直炮臺。
在炮臺修建後,還要修建三道壕溝,配合負責校準的斜坡分佈。
就足以清理掉炮擊的死角,同時每道壕溝和斜坡,都配合著大炮放置的地點。
只要敵人走到預定的位置,就可以直接點火開炮。
這個體系看上去簡單,其實涉及了不少的幾何知識,假如另一個時空的大明,能夠學會這些,也不至於在山海關外,造出了一個個無法合理發揮火炮和火槍威力的堡壘。
…………
…………
當再度回到鹽港的時候,李海狗真有一種春風得意馬蹄疾之感。
這次他再赴漳州,得到了宋家家主的會見,這表明宋家已經將其當作了貴賓。
李海狗以前做夢都沒有想過,居然有一天能夠同這等人物談笑風生。
而且漳州突然流入大量的皮毛,同樣讓其他幾大豪族盯緊了宋家。
所以宋家家主的言語之中,多有拉攏之意,就差直接告訴李海狗,只要他能替宋家穩住皮毛貿易,那麼他就一直都是宋家的貴客。
這讓李海狗受寵若驚,他一面推脫,心裡卻一面有了些別樣的意思。
他特意跑去招募了疍戶青壯,而不是選擇收納一批願意去東蕃島的疍戶。
回到莫城,他發現莫城正在擴建,修建一個奇怪的凸角,一些新入伍計程車兵,正拿著幾種棍子在不斷的操練。
他不由一笑,暗道這個短毛大王就是花樣多,每次回來都能看點新鮮東西。
“大王!”
等到了紅房後,李海狗那挺直的腰背,瞬間彎曲了一個角度。
顏政坐在椅子上,桌上放著的是何二嬸寫過來的報告,雖然錯別字很多,不過好在送信的人,也跟著解釋了一遍。
“這次宋家送了多少東西過來?”
“宋家這次,生鐵送來了五千斤,不過大王最近幾次,吃下的生鐵有些多,所以價格已經漲了一成!還有就是鉛、軟矸和紙張,另外帶來了不少的白銀,都有賬目可查!”李海狗笑著回答道。
顏政點了點頭,同時又有些苦惱,最近幾次的貿易,白銀一直都在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