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拓土殖荒(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水渠的最後一段通上水後,族人們發出了一陣由衷的歡呼聲。
這宣告著長達一個多月的墾荒正式結束,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族人們集體勞作,不辭辛勞。
不少人都在這種持續的勞作中,消瘦了不少,一個個膚色黝黑,眼眶深陷。
就連顏政都被太陽給曬黑了,顯得牙齒都白上了幾分。
好在他所下達的指標,族人很好的完成了。
這次墾荒行動,將原先沿河的那一片蘆葦地全變成了良田,大概有一千五百畝。
還透過延長水渠,有望將豆子的種植面積再擴大不少。
由於苧麻籽數量不多,所以麻只種下了一百多畝。
一千五百畝水田,這是透過計算部落人力做出的開墾計劃。
這個數量的水田,可以在保證糧食充足的情況下,不至於將大量的人力,都捆綁在水田裡。
現在部落已經有人口六百多人,包括原先部落的兩百多人,歸化的俘虜,以及這些日子收納的流浪野人。
而就在上個月,流浪野人的數量,就已經超過了莫那部族人的數量。
顏政也適時宣佈,開始推行歸化民和國民的政策,廢除了原先不合理的賤民規定。
所以這些人在莫那部,可以得到名義上的平等地位。
且顏政答應,只要他們在莫那部勞作滿了年限,就可以擁有自己的田地和農具。
他還讓人放出話去,來投奔莫那部的人,無論男女都能直接得到房子,都能直接透過在莫那部勞作,取得報酬和一日三餐的待遇。
這也算是原始社會里,第一份人才引進的政策。
只是野人們讀不懂這種政策轉變背後的邏輯,原先的賤民政策,很大程度上是針對俘虜,那個時候顏政悲觀的認為,兩三年內難以進入到農耕社會。
所以就希望透過賤民政策,來推行變相的奴隸制,進而撬動獵頭這種習俗的根基。
同時也能透過征伐其他部落,來快速的獲取用以壓榨的人口。
而現在,部落已經走上農耕的道路,基本不需要再搞什麼變相的奴隸制。
因為農耕對狩獵,簡直就是降維打擊,對人口的控制力也已經上了一個層次。
獵頭習俗也會隨著狩獵的落寞,而漸漸走向消亡。
這個時候,顏政推行的國民制。就能用國家這個概念來塑造一個大的共同意識,願意歸化者,就給予名義上的平等地位。
同時以後征戰得到的俘虜,也已經有了更好的處理方式。
這種方式就是服苦役,讓他們直接在軍隊這個暴力機器的管控下,進行勞作來產生價值。
若放在狩獵為主的時期,這種做法自然不行。
但現在,已經有足夠的糧食,來支撐到這些俘虜產生效益。
且還只要一個固定的地方就行,這種對人口的掌控力,已經不是一個狩獵部落所能想象的。
族人們和首領都沒有看到這一點,顏政卻很明白。
………………
………………
交易日又到來了,顏政已經很久沒有親自去開市坡了,也停止了讓其他部落收集石頭和植物的行動。
自打消滅西耐部,建立交易制度後,他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過對外動作。而有了鐵、鹽和上千畝田後,他有了很大的底氣。
“神子,這次交易,我們的新糧,按照什麼價格去出售?”商隊的領隊阿奈,按照慣例來詢問他的要求。
此次商隊帶的最多依舊是鹽和皮革,還特意帶了一些收穫的稻子和豆子,彩陶和大陶器已經不暢銷了。
顏政想了想說:“稻子一陶罐,換一張皮子,豆子兩陶罐換一張皮子。鹽的話,再減價一張皮子,告訴其他部落,以後每個月的商品中,必須有一個流浪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