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竹子文明(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二天清晨,幾乎狂歡了一整夜的族人,被顏政召集到水田前。
他們臉上沒有熬夜的疲憊,依舊是精神飽滿。
這讓顏政發自內心的佩服,這些族人還真的是比牲口還猛。
秧田裡的秧苗已經被拔出來捆好,顏政今天要教他們插秧。
他先讓幾個族人拿著鐵斧去砍了幾根竹子,在擁有鐵斧後,族人們對砍樹一事爆發了巨大的熱情。
以前他們一般不砍樹幹,或者只砍那些不粗的小樹。
但有了鐵斧頭後,再堅硬的木材,也成為了可以砍倒的存在。
這極大的拓展了部落能使用的資源,尤其是顏政讓他們砍伐的竹子。
竹子這種東西,在石斧時代,基本只能透過火燒的方式來砍倒。
且沒有鐵製工具的情況下,竹子要比樹木更難處理的多。
這是由於成材的竹子,一般韌性十分的足,且竹子纖維是縱向生長。
這種特性使得竹子非常適合用來編制,前提就是得有能對抗其韌性的工具。
而竹子的第一個用處,就是被顏政用來平整水田。
砍來的四根大竹子被組成竹排,上邊放置一塊石頭後,再由一個族人拉著在水田中行走。
經過這麼處理的水田,就真變成了一汪明鏡一般。
且為了讓族人插秧的時候,能保證每株水稻之間的間隔,顏政還弄了不少竹條。
族人就這樣插一株秧,便用竹條子比劃一下。同時,還要注意顏政要求的前後左右要對齊。
之所以將插秧變得這麼繁瑣,主要是顏政要讓族人們養成習慣。
只要族人有了一定經驗後,那麼他們自然憑感覺就能做好插秧這件事。
他也不求這些族人種一茬水稻就能掌握全部經驗,他有耐心把這些族人培養成為合適的農夫。
首領和巫都笑意滿滿的望著,他們已經絲毫不懷疑顏政的話。
既然顏政說在這些地裡種滿莊稼,就能不再捱餓,那麼就一定是真的。
他們兩個一邊饒有興致的觀察著,一邊也親自上手,插了大概半畝地。
“如果有牛,能種的更多!”顏政笑著同他們說。
首領和巫不清楚牛是什麼,看著顏政的肢體模仿,也不理解他說的是什麼生靈。
這讓顏政無奈的嘆了口氣,他在部落的獸皮中,發現最大型的動物就是鹿。
就連野豬皮都只有一張,而且這種野豬也同他記憶中的野豬有些不同。
這些事實都讓他不得不接受,部落周邊,或者說部落族人活動範圍內,可能沒有可馴服的大型牲畜。
而沒有大型牲畜,意味這開拓的步伐減緩,活動的範圍也會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