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八 主要是好色(第1/2頁)
章節報錯
過了不幾日,金兵分成了三隊,前兩隊就是押著趙恆北上,從山海關出關去了。
終於,最後的金兵也從定州城撤走了。
至此,金國固守遼國遼陽府,威脅析津府,北邊則將呼倫貝爾大草原地區原來遼國的地界全部佔為己有,與宋遼對峙。
幾個大國之間雖還是難免有衝突,但也是限於小規模了。
宋國這邊,自從金國從定州撤軍後,十八路諸侯等人在孟皇后的倡議下就是齊聚京城。
在和王室正式見面之前,還是要先召開一個內部會議,就是希望能夠最大限度地統一思想。
趙構為了給自己的權攝國事這件大事提供足夠的排場,特意從東瀛、遼國、西夏等國,找來了使節助陣,他們各自代表方面上的力量,來準備為康王登基祝賀。
趙構加九錫、贊拜不名,雖然不是顯稱皇帝,但也是一步之遙。
更加何況,在很多人心目中,他趙構早就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帝國之尊。
這次會議其實最主要還是試探十八路諸侯的立場變化,出了西北路種開元、漢中崔福直、應天府宗澤之外,另外的人並沒有表現出太高的熱情,甚至可以說是冷漠。
他們之所以答應在京城參加會議,一部分是看在孟皇后的面子上,畢竟孟皇后的身份地位在大宋是何其高大,就算是徽宗皇帝皇后王氏也不能和她相比。
這一日正是臘月中旬時間,就是在宮中舉行了盛大的圓桌會議。
來的有京都府大將李剛父子,十八路諸侯、諸位王子、親王等。
孟皇后正色道:“皇太后和皇后是太平貴人,自然不便與百戰之餘的列位將軍和親王相見,只是委託本宮主持今天的會議。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皇上被金國人裹挾去了北方,金國也沒有託人來送贖格,我們派去的使節也沒有回信,怕不是已經被金國人給害了。以金國完顏亮的殘暴,皇上這次凶多吉少。今天群賢畢至,就是要將這個權攝國事的順位之人選出來,也好和兩宮太后與皇后共秉朝政,維持大宋萬里江山的正常運轉。”
幾個親王紛紛道:“徽宗皇帝登遐之前,朝廷就是皇上和八皇子趙構能帶兵,有宏圖偉略,我等不及也。這個位置非八皇子不可。”
宗澤道:“應天府距離大澤區近一些,也是聽聞八王爺在大澤區和周邊做的大事,當年芒碭山附近流民成災,全靠了八王爺的安排,百姓才安居樂業,免於饑饉。八王爺不光是能帶兵,更是宅心仁厚,心繫蒼生呀。”
宗澤說完,眾人的目光就是看向了趙構,趙構一副捨我其誰的淡定的表情,大家看他的時候,他也看向眾人,只是不說話。
實際上,還不到他說話的時候。
果然,就是一個人高聲叫道:“既然你們都已經選定了康王爺,還叫我們來幹什麼?”
眾人循聲望去,見那說話的人正是西南路川黔節度使段引。
這人四十來歲,生的虎背狼腰,豹頭環眼,一看就不是善類,就是在戰陣上也是萬夫不當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