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戰爭(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莎聯盟由很多商人組成,並且掌管了5號環線。那裡是其他線路都必經的地方,因此大量的商品交易,讓漢莎聯盟的資金迅速豐富了起來。
但由於跟1號索科爾尼基線,也就是紅線的勢力發生了衝突。漢莎聯盟想要紅線的勢力;紅線想要位於地鐵最中心的{革命廣場站}。因此,各自的慾望導致兩方紛紛紅眼。
關鍵的的地方,索科爾尼基線一直是特殊的。
看一眼地圖你就知道,你的注意力會一下子被吸引到這條線上去。首先,這條線是直的,像一支箭一樣筆直;
然後,在地鐵線路圖上,這條線是用明亮的紅色標註出來的,這條線包括{克蘭斯諾賽爾站}、{克蘭斯大道站}、{共青團站}、{列寧圖書館站}以及{列寧斯科格里站}。
不管是因為站名還是其他原因,這條線總是讓人懷念起過去輝煌的蘇維埃歷史來,從而生出濃濃的懷舊情緒。
人們在這裡很容易產生一種想要復興蘇維埃政.權的念頭來。
起初,只有普列奧布拉任斯卡婭.普洛斯查哈德站恢復了共.產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形式的管理,後來不斷地有地鐵站步其後塵,走回了社會主義道路。
後來,其他地方的人們聞風,知道了這裡發生著革命,就逃離了自己原來的組織和管理,投奔這裡來了,投奔社會主義地鐵站的人越來越多——一些活著的老兵、過去的共青團團員和黨內官員,還有永遠的無產階級——他們都聚集到了這些革命地鐵站。
他們成立了委員會,向整個地鐵網系統地宣傳這裡的革命和它的共.產主義思想,委員會的名字幾乎與列寧時代的名字相同——“共.產地鐵站”。
這裡有專業的革命部和宣傳部,裡面的人被派往各個敵方地鐵站。
總體來說,索科爾線上那些將要餓死的人們渴望公平秩序恢復的慾望被燃起之後,流血衝突幾乎再沒發生過,因為他們知道,除了並不公平的平均主義之外,他們沒有其他選擇。
所以,整條線很快被紅色革命之火給吞沒了。
地鐵站的名字都換回了原來蘇維埃時期的老叫法:切斯蒂.普魯德站成了{基洛夫州站},魯賓揚卡站成了{澤真斯卡亞站},奧克丁尼日雅德站成了{和平大道站}。
一些太中性化的地鐵站名被改成了意識形態濃重的名字:體育場站被改成{共.產主義站};索科爾站改成了{斯大林站};
整個紅色革命開始之處的普列奧布拉任斯卡婭.普洛斯查哈德站也改成了{革命旗幟報站}。
這條線本身,原來叫做索科爾尼基線,現在也總被稱為“紅色地鐵線”。
當然,過去在莫斯科地鐵線按照地圖上的顏色稱之為紅線、藍線之類的,這也很正常,但現在這條線的“紅色線路”的稱呼卻很有政治意味。
不過,革命的路子根本沒法繼續走下去。
就在紅色線路自動形成並在整條線路上宣傳他們的理念的時候,其他非共.產地鐵站的人們很快失去了耐心。
蘇維埃時代在很多人心裡留下了陰影。很多人覺得共.產地鐵站派出來的那些鼓動者們更像是毒瘤,不斷擴散,威脅著整個機體的生命。
不管那些鼓動者、宣傳者們怎樣承諾整個地鐵站將會用上電,透過加入蘇維埃政.權將會體驗真正的共.產主義(實際上列寧的任何一句口號都不是這樣的——這貌似太赤裸裸了一點),非共.產地鐵站的人們卻沒有受誘惑。
這些共.產地鐵站的鼓動者、宣傳者們被抓起來,遣送回他們的蘇維埃領土上。
於是,紅色領導人決定,是時候採取更加絕對的行動了——要是隧道里的其他地鐵站不接受愉快的革命火花,那就把他們一把火燒光!
鄰邊的非共.產地鐵站,由於擔心日漸強烈的共.產主義宣傳,也做出了同樣的決斷。
於是,戰爭的雷聲炸響了。
漢莎領導之下的反.共.產主義地鐵站聯盟攻破了紅色地鐵線,併成功地擊敗了這個環線上的武裝力量。
紅色集團並沒有料到他們會遭遇有組織的反抗,並且他們高估了自己的力量。他們所期待的易得的勝利在遙遠的未來看來也沒有可能了。
戰爭成了一場持久戰,不斷地耗了下去。
同時,雙方地鐵站裡的人數也不再像過去那麼多了。
戰爭持續了一年零六個月,這段時間裡不斷地發生爭奪地盤的戰鬥、游擊隊的轉戰和偷襲、隧道防禦工程的建設、囚犯的處決以及其他兩方做出的其他暴行。
什麼亂七八糟的事都發生了,軍隊統治、大圍剿、反圍剿戰等各種戰績,將軍、英雄和叛徒都出場了。
但是,這場戰爭的交戰雙方都無法改變前方戰線的位置。
有時候,一方佔據了一塊邊緣地帶,就會順便佔領相鄰的地鐵站,但被佔領的地方也在一直抗爭著,調動增援力量,於是勝利的天平又會倒向另外一方。
戰爭,總是一件使人筋疲力盡的事。
戰爭耗盡了資源。
最好的人們在戰爭中犧牲了。
後來,那些倖存者們也感到厭倦了。
於是,革命政府微妙地把原來的問題轉化成了更溫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