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雁書(第1/3頁)
章節報錯
太子殿下剛出御書房就洩了氣,沉吟片刻後還是選擇往東宮走。
他最終沒去問那一道後手究竟是什麼,只裝作什麼也不知道,一心撲在政事上。
正如皇帝所料,沒過多久,朝中官員便默契地提起同一套說辭,上了無數摺子,請求太子擇良娣、良媛,充盈後院。
和許多年前他們逼迫皇帝納妃時用的手段別無一二。
只可惜蕭載陽不是當年寸步難行的新帝,皇帝也早已獨攬大權,壓根兒理都沒理這些煩人的論調。
可把那些想著為女兒提前撈個位分的大臣氣得不輕。
然而當他們下了朝互相透過氣,重整旗鼓打算捲土重來的時候,自北方起飛的大雁卻終於抵達了秋雨連連的京城,將本就錯綜複雜的局勢攪得更亂。
——匈奴近日異動不斷,其兵士活動頻繁,似有進犯之意。
宛城守將只在信中寫了這寥寥幾字,卻讓所有知道訊息的人都提起了心。
自太祖皇帝建國以來,匈奴便與大啟多有摩擦,至先帝國力衰落時更是再三索取,甚至在當今登基後也敢進犯。
時至今日,大啟早已脫胎換骨,怎可受此奇恥大辱?
登時,什麼太子妃、太子良娣之類的事,統統被眾朝臣拋到了腦後,一轉矛頭口誅筆伐起匈奴來。
蕭載陽從話題漩渦中脫身而出,見怪不怪地站在原位,與皇帝隱晦地對視一眼。
東風已至。
皇帝便藉著這股刻意請來的東風悠悠開了口:「安樂侯以為如何?」
戰戰兢兢了小半個月,怎麼也逃不出皇城,只能得過且過的安樂侯頓時冷汗滿襟。
這一日的早朝,在安穩了數十年的啟國,大約是難得的一回腥風血雨。
除去寥寥幾個知情的臣子,絕大多數官員從皇帝一開始的發難起,便泛起了迷糊,只能目瞪口呆地做個旁觀者。
證人、證詞、證物輪番登場,將平時淡泊名利地安樂侯與逍遙醉死死綁在一起,而隨著深入挖掘,更是暴露了其勾結外敵的行徑。
皇帝做事向來雷厲風行,自然也毫不留情地將安樂侯打入死牢,只待秋後問斬。
至於匈奴一事——
「朕如今身體大不如前,匈奴又多加挑釁,便由太子代父出征,率兵前往宛城。」
丞相作為皇帝心腹頭一個連聲附和,而其他官員即便覺得不妥,回頭瞧見安樂侯垂死掙扎時留下的亂局便不自覺地生出幾分後怕,最終一句反對的話也沒敢說。
這事就定下了。
尤其先前帶頭勸說太子擇良娣的官員更是忐忑不安,生怕心情不好的陛下忽然想起自己,隨便找個什麼由頭處置了。
準太子妃本人卻是在散朝後才從紀修那得了訊息,嚇得一個手滑險些將阿瓊摔下來。
阿瓊後怕地從她懷裡跳出,警惕十足。
換做往常,何芊蔚心裡肯定愧疚得很,怎麼說都得抱著阿瓊哄上半天。但今非昔比,她腦子裡被這意想不到的訊息佔得滿滿當當,也顧不上阿瓊,忙不迭地追問:「出兵?討伐匈奴?殿下親自去?」
紀修一連點了三次頭,見何芊蔚還想再問,便躬身行禮,道:「殿下如今正在東宮,姑娘若是心有困惑……」
他話音未落,何芊蔚便如一陣風般跑出了瑤光殿,剩下紀修和阿瓊一人一貓留在原地對視半天。
東宮與瑤光殿距離不算遠,何芊蔚又急得撩起裙角直接一路跑過來,自然很快就見到了蕭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