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柒佰伍拾伍回 貫忠六路伐女直(第1/3頁)
章節報錯
戴宗奉了老曹將令,匆匆去尋韓世忠時,昔日遼國東京道一帶,早已殺得火熱,是謂之**熱也。
東京遼陽府,即後世之遼陽也,其北為黃龍府,即後世長春附近,再北為會寧府,即後世哈爾濱附近。
至北直抵外興安嶺、北海,後世羅剎國之阿穆爾州、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庫頁島,盡在其疆域之內。
這片地域,漢人稀少,多系渤海人、女真人、室韋人、鐵驪人所居。於彼時中國而言,無異於化外之國也。
卻說兩年之前,老曹流落扶桑,憑著昂藏偉軀、寶甲神刀,砍出了“無雙の劍聖”、“第六天魔王”勇名。
後又帶著一干兄弟,殺得平安京一片血色,真個是:
法皇天皇都如狗,總是刀下觳觫材。親王關白魂魄散,百鬼夜行血染苔。
生生把個稚子立為天皇,又據扶桑皇后藤原璋子床榻,快活勾當數月,方回本國。
及歸前,舉玉藻前之父藤原長實為關白、攝政,許貫忠任太政大臣,大將軍阿里奇為驃騎將軍,欒廷玉、孫安為左右近衛大將,以時遷為密忍府都督,把持朝政軍權,各路諸侯有敢言不服者,悉數討平。
大半年後,璋子誕下一子,起名武慕,隨後王寅、高玉至彼,替了欒廷玉、孫安、時遷回來。
又過一歲,武慕繼天皇位,號忠武天皇,其兄崇德天皇以三歲高齡,晉位上皇。
不久前,孟康跨海傳書,攜老曹將令,使攻女真。
許貫忠聞之,長笑道:“妙哉,數年苦心造詣,終有用武之地。”
遂盡點新練大軍十五萬,分為前後六軍,跨海徵金。
要知此時扶桑國百姓,攏共也不過數百萬人,若非許貫忠本事,任誰也難拉出這般大軍。
十五萬人中,有武士三萬餘,皆披鐵甲,餘下十二萬足輕,亦有竹甲披掛,兵威之盛,自扶桑有國以來,未曾見也。
數日後,第一批兩萬餘人登陸,許貫忠、阿里奇親自領軍,去搶率賓府。
率賓府者,後世之烏蘇里斯克也。
此時乃渤海王國故地,為渤海十五府之一。阿保機滅渤海國後,沿襲舊稱,因此地盛產良馬,故而重之。
後來金國佔據此地,遣兵五百鎮守。
許貫中既至,分兵兩路,自與阿里奇領五千人,去襲城外馬場,其餘一萬八千餘人,由源光國、源光信、源光保三人統帥,攻打城池。
這三個都是北面武士中有名人物,乃是父子兄弟關係,源光國為父,光信、光保為子。
源氏三將得令大喜,得意洋洋來城下搦戰,率賓府守將撒離罕登城下望,見城外兵馬雖眾,高不及腰,便生小覷之心,當即大開城門,所部五百皆乘健馬,徑直衝陣。
扶桑軍中,雖也有數百騎兵,但所騎馬匹矮小,見對面戰馬衝來,先自亂了陣腳,撒糞拉尿,不肯向前。
源光國大怒,領二子及所部武士數百人,慷慨迎擊,皆被戰馬踏成肉泥,餘眾大潰。
金將撒離罕追擊敗軍,手舞狼牙棒當先縱橫,棒下一連砸死百餘人,自覺所向無敵,樂得哈哈大笑。
正得意間,忽然有馬戶來報,道是馬場受襲,所養馬匹都遭人奪了去。
撒離罕大驚,連忙收拾兵馬去救,匆匆趕至馬場,迎面扶桑兵都騎高頭大馬殺出,兩面交鋒,阿里奇飛馬突陣,正遇撒離罕,戰不三合,一槍刺撒離罕下馬。
雙方混戰一場,五百金兵悉數戰死,扶桑兵亦折了兩千餘人。
許貫忠殲滅了這支守軍,輕取率賓府,計點攻城兵馬傷亡,折損四五千人。
阿里奇搔頭道:“殺他五百人,自家反折了六七千,這等仗如何打得?”
許貫忠卻不以為意,笑道:“皆在吾意料中,兄弟不必憂慮。”
隨後扶桑兵馬陸續開至,許貫忠依舊分兵六路,令其各往一路徵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