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陸佰玖拾叄回 薊州飄搖烽煙中(下)(第1/3頁)
章節報錯
話說原本時空,卻無老曹這等英雄橫空出世,漢家雖多豪傑,終究缺了領袖,以至於群豪或自家內耗、輕拋性命,或各自為戰、獨木難支,最終只落得偏安一隅,坐望金國成就霸業。
金國霸業既成,以幽州為中都,於那太廟衍慶宮聖武殿中,繪就功臣大像依次張懸,史稱“衍慶功臣”。
其中勳業最著者,合二十一人,亞次補入者二十二人,上下共是四十三人,皆戰功彪炳、本事超群之輩。
四十三位功臣中,排名第一的,便是“遼王”完顏斜也。
看官須知,女真立國,自反遼始,因此“遼”之一字,於女真人而言,意義格外非凡,這個完顏斜也死後能夠追封遼王,併名列撒該、粘罕、兀朮、婁室等人之前,其生前功業如何,自然可想而知。
完顏斜也,漢名完顏杲。他乃是金世祖完顏劾裡缽第五子,阿骨打、吳乞買的同母兄弟,勇略非凡,便連婁室這等名帥,也常聽令於其麾下。
於本時空,阿骨打因傷心粘罕之死,起傾國之兵,兩路征伐,自領西路大軍,東路軍便交由斜也統率,其本事、地位,彰顯無遺。
斜也此前打下遼中京,得了降軍十萬餘人,自家部下,本有八萬軍,可謂人強馬壯。
他令怨軍去榆關牽制,自領十五萬人馬,分三股殺去黃崖關,待斜也親至時,霞末、訛裡次所領三萬奚兵,耶律餘睹、趙鶴壽所領五萬契丹兵,已是數敗於關下,寸步難前。
斜也親自看了一回地勢,也自心驚。
這黃崖關地勢極為險要,以關城為中心,城牆向兩崖延伸,東至半拉缸山,有懸崖為屏障,西抵王帽頂山,有峭壁為依託,全段長城均建在二三百丈高的山脊之上,著實令人望而生畏。
完顏斜也身經百戰,自不是一根筋的主兒,當即喚了霞末等人,細問之前打城經過,很快得出結論:守軍戰力,也只平平,但是兵馬眾多,物資豐厚,因此極能鏖戰。
他卻不知,李俊以李無敵之名,在薊、檀二州,屠戮異族,窮兵黷武,麾下帶甲之士十萬餘,分成五隊,輪番上城堅守,凡奮勇敢戰者,立賜重賞,因此兵馬雖然不精,銳氣卻是十足。
斜也見關隘難攻,果斷撤軍二十里,群山間尋個稍許開闊處,建城屯兵——
便是後世興隆縣所在位置,恰好扼住黃崖關出入要道。
過得數月,阿骨打傳了聖旨來,訴說太原兵敗之事,要斜也立刻出兵,打破關隘。
斜也無奈,只得準備強攻,卻得吳乞買及時寄來書信,細說和宋國結盟,欲合取榆關之事。
完顏斜也大喜,立刻派奚王霞末領軍,去匯合郭藥師行事,不數日間,果然打破榆關。
郭藥師殺入關內,霞末卻依斜也吩咐,領奚軍自長城上殺向黃崖關,好在李俊機警,見勢不妙,果斷棄關。
完顏斜也得了黃崖關,心中暗贊敵將果斷,當下分兵兩股,一股兵馬,由耶律餘睹、霞末領兵五萬,順著長城殺向居庸關,去搶那鎖匙之位,另一面親領十萬雄軍,殺入黃崖關,直取薊州。
不數日間,金兵兩面大至。
東面乃是怨軍兩萬餘兵馬,佔了玉田縣,兵鋒直抵薊州城下。
北面則是完顏斜也大軍,佔了盤山,前鋒直抵薊州北城結營紮寨,與怨軍營寨接連一氣。
李俊曉得金兵厲害,定下“虛其境、實其心”的計策,州中各縣,一概不守,把所有兵馬盡數集結在薊州城內,要同他做持久之戰。
及次日,金兵大出,列陣城下,完顏斜也親自出陣,慷慨陳詞,喝令李俊投降。
李俊立在城頭,大笑道:“爾等蠻夷之輩,利在刀槍,而非唇舌。與其鼓唇弄舌,不如操起老本行,大家廝殺一場,豈不勝卻你辛辛苦苦背書?”
完顏斜也老臉一紅,他勸降的這番話術,果然是令人寫好了,自家好容易背下來的。
好在他也皮厚,眼珠一轉,就勢說道:“妙哉!便如你願,大家廝殺便是——你敢不敢同我鬥將?”
李俊本欲拖延時間,聞言正中下懷,卻故意沉吟片刻,這才緩緩點頭:“鬥將便鬥將,老子名叫李無敵,豈能畏懼鬥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