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肆百伍拾伍回 寶光如來欲伏魔(第1/2頁)
章節報錯
花開兩朵,筆只一支——
這廂唐斌千辛萬苦趕回梁山,另一頭富陽縣,曹操等人望他走遠,著手安排城中防務,欲在此略加修整,再定行止。
富陽守將薛斗南,早令人造飯燒水,數萬兵將分撥吃飽了肚子,又燙了腳,各自休憩不提。
待到次日,方七佛召集一眾首領並曹操等人,商榷軍機:杭州既失,吾等該當逐地爭奪、層層抵抗,還是棄了這些小去處,集中全力於睦州決戰?
曹操腹中雖有定計,畢竟客將身份,樂得同眾兄弟喝茶安坐,看他諸人各抒己見——
石寶、鄧元覺兩個,聲稱睦歙二州乃是明教起家之處,山川地理,爛熟於心,自然該層層佈防,教官軍步步難行,方為上策。
厲天閏卻把頭連搖,他說童貫揮大軍而來,若不集中全力應付,難道任他各個擊破?還是會和了方臘,同他硬碰硬幹上一場,才知這東南大地,究竟誰主沉浮。
龐萬春覺得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耳根子軟的面片兒一般,誰說話他都點頭。
其餘幾名飛將,一來見解有限,二來法王、元帥們相爭,誰敢參合其中?都說些順嘴話兒應付。
至於司行方,傷勢頗重,說話都不利落,心情亦是鬱郁,待在房中養傷未出。
方七佛皺著眉頭,聽他幾人爭論,心中頗為猶豫——
按他本意,倒是覺得厲天閏所言更為適宜,只是睦歙二州,山巒林立,河道縱橫,險隘之處著實不少,若不盡情利用起來,未免可惜。
腦海中推敲良久,終覺兩難,忽見老曹嘴角掛著淺淺笑意,心中一動,暗自忖道:這位宋兄主意頗正,又對我等一片赤誠,乃是可以倚重之人,我何不同他請教一番?
正要開口,忽然一名探子飛奔入堂:“方左使,諸位法王、元帥、將軍,大事不好,原來童貫派出一支偏師,連下湖、宣二州,湖州弓溫弓留守,並麾下五個副將,盡數折了,宣州亦折了魯安、潘濬、程勝祖三位統制,家餘慶家經略,領著李韶、韓明、杜敬臣三位統制,敗往歙州去了。”
方七佛聽罷大驚,起身叫道:“官兵軍鋒,竟是這般銳利!這般算來,聖公麾下,只餘二州之地也。”
曹操見他驚慌,開口勸道:“七佛子何必憂慮?潤州、蘇州、杭州尚失,何況湖、宣小去處?貴教去歲起兵前,又何嘗有寸土?攻略數州,便似秋風掃落葉,唾手而得——如今朝廷雖一時得勢,只消殺敗童貫,如何不能復演去歲故事?”
方七佛聽他三言兩語,道出本質,心中不由一定,點頭道:“不錯,宋兄見得明白,事情根本,只在童貫,殺敗他這股軍,長江以南,非趙宋所有也。”
思忖片刻,下令道:“既然事已至此,且派信使,去召獨松關吳升、蔣印、衛亨三將,棄了關隘,都往睦州匯合。”
石寶驚道:“獨松關地勢險要,如何便棄了它?”
方七佛苦笑道:“獨松關乃是杭州西北鎖匙,杭州既失,守之復有何用?若是官兵兩面去打,平白又折幾千兄弟。”
隨即對眾人道:“諸位兄弟,我意已決,鄧法王、石帥所言,的確勇氣可嘉,但湖宣即失,官軍隨時可多路殺來,若再分兵,終是無益……我想天定回幫源洞必然甚快,聖公得知我等處境,必起大軍來援,我等正好會師睦州,集合全力,同官兵決一死戰。”
石寶、鄧元覺對視一眼,都覺不甘,鄧元覺嘆口氣道:“七佛子,教主不在,便以你左使為尊,何況論智慧和武功呢,你一直比我們高一點點,我等自當奉命行事。”
方七佛笑道:“兄弟們齊心協力,才能成就大事!既然如此,斗南,你速速準備幾輛馬車,裡面都鋪厚被,務必軟和舒適,載著方帥、石帥、厲帥,還有梁山鬱兄弟,伱親自領兵護著往睦州去,我等隨後而行。”
石寶摸摸肩膀,擺手道:“這等傷勢算得什麼?我騎馬去你們同行便好。”
鄧元覺摸摸褲襠,苦了臉道:“石寶不要車兒,便歸貧僧坐吧,我這幾日大約是乘不得馬也。也不知那梁山神醫,擅治男科與否…”
話音方落,便聽一個蒼勁聲音喝道:“你既乘不得馬,乾脆埋骨此地,豈不是好?”
說第一句時,聲音還在屋頂,說到“埋骨此地”,屋頂已轟然爆裂,一道人影鬼魅般落下,說到“豈不是好”時,已直撲鄧元覺,五指戟張,劈面抓來。
這一下變起突然,來者身手更是凌厲異常,若是去抓那些飛將,必是有死無生,只是“寶光如來”何等身手?若說呂師囊是靠獻出豐厚家資和部眾的大功坐上法王之位,鄧元覺憑藉的則僅僅是這一身強橫武藝。
當下橫臂一架,臂爪相交,竟有金鐵之聲,又聽“唔”“咦”兩聲同時響起。
這一聲“唔”的痛呼,發自鄧元覺,他本以為能輕易架住對方一抓,不料手臂劇痛,對方五指,竟是生生抓入了皮肉,深可及骨。
而對方則是“咦”的驚呼,他此番獨闖龍潭,自然不會有絲毫留手,這一抓用足了十成力道,實有折金碎石之威,本以為必能抓碎對方骨骼,不料鄧元覺骨若金鋼,反震得他十指劇痛,連忙縮手。
老曹看得真切,立刻認出來人便是前夜裡斃杜微、傷方傑的老者,他後來看過二人屍首,腦袋上深深五個血洞,這等無堅不摧指力,真個是驚世駭俗,卻不料此刻竟似吃了些小虧。
猛然憶起,當初荒山講武論俠,這大和尚所說的正是一套猛虎鍛骨功!
鄧元覺骨頭雖然無損,皮肉卻留下五個指洞,鮮血泉湧,他雖是和尚,但一向隱懷魔性,見血而狂,又恨自家一招便被對方所傷,愈發狂怒難抑,兩眼瞬間赤紅,大吼一聲,右拳猛擊而出,左拳緊隨其後,其勢剛猛凌厲,恍若金剛嗔怒,正是平生最得意的絕技“大伏魔拳”。
黃裳施展從道經中悟出的功夫與他交手,兩個以快打快,瞬間過了十餘招,黃裳不由動容,暗自忖道:老夫自政和年間(1112)學道,以古稀之齡悟出妙諦,本以為只是強身健體的法子,若不是去歲(1119)恨那林靈素藐視君王,與他論道繼而動手,尚不知已練成極高武藝……呵呵,先勝林靈素,又勝葵向陽,本以為天下高手無非如此,卻不料草莽之間亦有龍蛇,這胖和尚真不愧是魔教法王,這手拳法,渾不比我所領悟的本事稍弱。
想到這裡,忽然棄了鄧元覺,將身一折,如輕煙般直躥向石寶——方才在房頂偷聽,曉得石寶乃是南離元帥,見他肩頭上厚厚裹著白布,便欲趁他傷勢,取其性命。
這等做法,殊無高手風範,滿堂好漢,無不痛罵,然而黃裳平生從未在江湖上走動,對於所謂江湖規矩、道義一概不知,心中反而疑惑:我這般打法聰明的很,他們為何罵我無恥老賊?
石寶長刀不在手邊,左臂又乏力,安肯同他交手?卻也不見驚惶,一邊後退,一邊甩手擲出流星錘。
黃裳見那錘子來得兇猛,擰身避開,就這微微一耽,方七佛已躍至面前,右手拳,左手指,挺膝、掃腿,瞬間火力全開。
面色更是沉著如水,恨聲道:“狂妄老賊,飛蛾撲火,今日正好為方傑、杜微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