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軍。”曹操將信遞還,歉意道:“此事怨我,韓老弟擒了那段三娘時,眼神就不對,我當時就該警醒,卻不曾想到,他竟如此激烈。”

劉延慶撇著嘴連連冷笑:“這廝打人老婆主意,也不是一兩次了,如今入手了佳人,自然沒心思當廝殺漢,罷了,各人自有緣法。”

看看四周無人,老劉低聲罵道:“狗日的,居然還弄了個娘娘!”語氣中倒頗有些羨慕。

曹操呵呵一樂,想起劉延慶不曾見過段娘娘真容,故而有此言語——不過也說不準,西軍的品味很難說的。

劉延慶罵了一遭,燒了韓世忠的信,讓書記官在名薄上填了失蹤二字。

每場戰事,多多少少,都難免有失蹤的人。生不見人、死不見屍,便是失蹤。既然失蹤,以後若再出現,自然也很合理。

失蹤二字,便算是劉延慶是幫部下留的一線契機。

交待了韓世忠脫逃之事,劉延慶又為房州戰事的善後發起愁來:如今王慶已死,城中叛賊或殺或擒,但是房州先斷水脈,又遭大火,已成鬼域,數萬百姓沒了家園生計,日夜嚎啕不絕。

看著劉延慶束手無策,曹操獻計道:“老將軍勿憂,以末將之見,此時你我當分兵兩路,一路由老將軍統帥,徑自回襄陽匯合童帥,破荊南軍,收復荊南,然後回往汴京,以備段五,此處餘事,交給末將處置。”

劉延慶政務能力平平,正想棄了這些百姓不管,聞言笑道:“那麼這些百姓,你可能妥善安置?”

曹操昔年毀城滅郡,安頓百姓的事不知幹過多少,自是成竹在胸,笑道:“末將統領另一路,先平雲安一十三縣,王慶既死,諸縣當可傳檄而定。便令每縣選拔本地德高望重之士,暫攝官職,繼而劃出區域,蓋些房舍,安置百姓數千,奪賊產以養之,則數萬百姓自可安頓。隨後我攻入南豐,平定後便趕往西京,與大軍合擊段五。”

劉延慶聽他說得頭頭是道,不由大喜,握著曹操雙手道:“既然如此,且容老夫躲懶。這些百姓不幸,生逢戰亂,活命不易,全仗將軍周全也。”

曹操正色道:“皆屬華夏苗裔,末將敢不盡力?”

當下劉延慶帶了王慶的人頭,並方翰、丘翔、施俊幾個位份高的反賊,分兵一萬而去,將大部分部下留給了曹操。

曹操下令分出軍帳,權讓百姓們居住,派出盧俊義等眾將,每人領兵一千,分頭去喝雲安州諸縣投降。

又將此前所抓的樵獵商賈放出,一人賜錢十貫,令還家鄉。

數日後,盧俊義等陸續回報,本州諸縣皆降,皆令本地大族高望者暫攝縣令之職,回頭如何,待朝廷另行安排。

曹操大喜,傳令諸縣畫出區域,任房州流民起房落戶,又將所繳賊產分別賜予,民心乃安。

至六月末,雲安一十三縣盡數安定,父老皆盛讚曹操仁慈愛民之功。

曹操見雲安事定,正欲出兵南豐,童貫處忽有軍書寄來,道是李懷、杜壆忽生內訌,李懷引軍兩萬,渡過漢水遁去,不知所蹤,杜壆領軍萬餘,佔了荊南城,自封大將軍,餘賊皆四散而去。

童貫引軍攻荊南城,連日不克,正煩愁間,汴京忽然連下五道金牌,卻是段五領五萬軍攻克西京,威逼汴梁,天子慌怖,急召童貫回兵往救。

童貫聞之大驚,急收兵迴轉汴京,遣書令曹操引本部人馬,速速收復南豐、荊南,再去西京匯合。

當夜,曹操聚集盧俊義等議事,懷中摸出一封書信——原來韓世忠走時,除留書劉延慶外,還悄悄留了一書給曹操,信中內容簡單,乃是段三娘所告知的王慶藏寶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