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別說,有的時候就是套路得人心。

在這個只是些許興趣的影帝還沒真的落實下來的時候,一個去年才剛剛提名了金馬獎影帝的演員,就已經一口答應了下來出演這部電影中其中一個逃犯“漁夫”。

這個演員徐橫舟還很熟悉,他們之前在《讓子彈飛》裡就合作過,對方演的是老三。

就徐橫舟所知道的是,這位演員在2014年,就會憑藉《白日焰火》獲得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中國內地首位柏林影帝。

他就是廖凡。

所以徐橫舟在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還是很驚喜的。

要知道原本的電影中,因為“漁夫”這個角色表面上的戲份其實不多,所以很難找到有演技,並且願意出演的演員。

可這個角色實際上在整部電影,或者是說在原著中承載著很重要的一部分精神核心的表達與呈現。

結果就因為選角的問題,導致這角色沒能夠清晰又具體地刻畫在觀眾的腦海中,反而顯得極其模湖,以至於讓大家甚至都有點覺得這個角色有些多餘。

很多不求甚解的觀眾,潦草的看一遍劇情之後,都不是很明白為這個故事什麼一定要是三個逃犯和一個警察進行對抗。

兩個逃犯完全就夠用了啊。

但徐橫舟完整地讀過,又和原作者進行過交談之後,其實對漁夫這個角色的印象是很深刻的。

所以如果能找到廖凡來出演這個角色的話,他覺得對方一定能夠給這個角色賦予更多的靈性。

如果這個角色的銀幕形象被補足的話,那麼也會給他們這部電影增彩許多。

可是廖凡也就罷了,當然,廖凡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演員,不過,相比較因為出演了《集結號》雖然說是大器晚成,但是卻狂掃眾多電影節,一舉拿下了五六個影帝獎項的張涵予來說,廖凡就確實有些比不過了。

所以,徐橫舟聽到危笑說他們找了張涵予的時候,就已經是覺得極度驚訝了。

儘管他確實是建議他們可以廣撒網,多找找幾個影帝,但是張涵予一看就不會出現他們這部電影裡吧……

尤其是在他的印象中,張涵予自從成為了影帝之後,一路順風順水,演的全都是高大上的獻禮片。

可以說是既有演技實力又有獨特運道的一位演員。

對方有一條寬敞大路可以走,何必來跟著他們演這種文藝片呢?

徐橫舟是真正的這麼覺得,所以當他聽到說張涵予居然同意了邀約的時候,瞬間就有一種很奇幻的感覺。

其實也是徐橫舟對張涵予不太熟悉,如果熟悉的話就會了解到這其中的因果。

張涵予雖然說大器晚成終究成就一番事業。

可以也正是因為大器晚成這幾個字,反倒限制了他。

他的年齡段在男演員當中是比較尷尬的,成為影帝的時候,就已經45歲了。

去年在46歲接下了一部《風聲》之後,對於張涵予自身來說,好像就已經到了極限了,遞過來的本子少之又少。

他都已經要去演《水滸傳》的宋江了……

當然,作為能夠在央視播出的年度歷史大劇來說,宋江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可是他到底是演電影的,這會兒回去演電視劇了,多少能夠表明一些他當下所處的困境。

所以當《烈日灼心》這個本子拋過來的時候,他認真的看了劇本,又考量了整個運作團隊之後,心中首先對這個作品是認可的。

其次對徐橫舟這個人的熱度也是認可的,覺得有徐橫舟投資的電影只要質量不太差,應該不會被埋沒。

最後,漁夫這個角色是他從來沒有演過的角色,對他來說是非常有挑戰的,所以他也樂於去嘗試。

如果把這個角色演好了,他覺得自己甚至有可能再拿一個影帝。

很多人覺得是演員去成就一個角色。

但是到了他這種位置,就越發地覺得其實是角色成就演員。

至於那些說什麼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的話,那都是說給外界人聽的。

要是劇本和導演不去深挖一個角色的話,那麼這個角色就只會停留在表面,甚至只有一個鏡頭。

那這種毫無內涵的角色,自然就是一個小角色。

一個演員也根本不可能透過出演這種角色被觀眾記住,讓觀眾感悟到一些東西。

然後透過這個角色的影響力以及獨特魅力,從而拿到影帝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