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常繼紅陪著何群導演過來見林兆華導演,商討計劃將《茶館》這部話劇拍成電視劇搬上電視的事情。

舞臺上,由二十位進入三面的演員參與表演的話劇《茶館》,正式拉開序幕了。

徐橫舟他們這一組一共十六個人則在臺後的東北角不做打擾,但是仔細觀察著這邊《茶館》話劇的表演情況。

畢竟他們除了組內成員是對手,對面那一組二十個人對他們而言更是具有強競爭性的敵對方。

雖然評委並沒有明著說他們兩部話劇要進行比賽,評出優劣。

但既然他們被分成兩組了,要演出兩部不同的話劇,那麼很顯然絕對是存在一定對比的。

如果對面那一組的話劇《茶館》整場完成度要比他們高得多的話,那麼顯而易見,他們那一組整體的評分都會更高。

徐橫舟看著對面那組演員一個個上臺,這戲演得都挺順的,一時間也沒看出什麼毛病來。

直到第六位演員上臺,他發現這位演員好像不是他們進入三面面試的演員。

他就覺得有點奇怪。

但想想可能是因為《茶館》他們這部話劇本身角色就多,所以光靠他們二十個人撐不起來,就需要請別的演員來助演。

這其實是好事,能夠讓《茶館》這整部話劇更加豐滿一些。

但徐橫舟看著這個演員上去表演了,那一開口,那架勢一擺出來,他就感覺到強烈的違和感了。

不是這個演員演的不好,而且這個演員演的太好了!

好的徐橫舟開始懷疑,這根本不是隨便拉來的一個助演,而是正經的國家隊話劇選手。

不只是徐橫舟,在臺下觀看這場表演的人都感受到了這種強烈的違和感。

如果只看剛才上場的前五個演員的表現的話,頂多覺得他們演得太順太平,沒有太多能夠深入人心的點,但還是能夠順著他們的表演看進去的。

可是當第六個演員一上場,把臺詞一說:

“頂大頂大的工廠!那才救得了窮人,那才能抵制外貨,那才能救國!”

在坐的不管懂不懂表演,瞬間都能體會到這種差距感,前面的表演,如果說是白開水的話,那現在就完全是一下子給上了烈酒了。

何群導演都有些愣住了,他昨天才去人藝把《茶館》這部話劇給再看了一遍。

所以當這第六個演員一上場他就認出來了。

這不就是昨天他看的那場《茶館》裡邊飾演這個角色的那演員嗎?

他原本以為自己來看這場國劇院的三面,頂多就是看一出不成熟版的《茶館》,看看這種青澀的表演,也能夠讓他對比著找出自己對這部話劇某些理解得不到位的地方。

但還真沒想到自己會看到一出真正錯漏百出的話劇。

是的。

只是看到第六個演員出場,他就已經給接下來整場表演下了個判語。

而接下來的演出也確實如何群導演所想,就像一鍋沒煮好的夾生飯一樣,生的生、熟的熟。

一會兒感覺能湊合著吃那麼一兩口吧,下一秒那硌牙的米粒就讓你覺得之前的感覺全是錯覺了。

徐橫舟在後臺看到對面那組20個人的表現,稍稍代入一下都為他們感到慘烈……

這是被壓戲壓了個徹底啊。

太難了。

他悄默無聲地走幾步到一個剛剛下場的演員旁邊,壓低聲音問他:“這些和你們搭戲的演員,跟你們排練過沒,不會是突然之間就給上場的吧。”

這演員給了他一個生無可戀的表情,聲音有氣無力地:“到是一直知道會請演員過來跟我們搭戲,但沒有想到會是這種級別的演員。”

徐橫舟聽著這個意思,就是說他們之前根本就沒有事先和這些演員排練過。

這搞的是突然襲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