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高希有點頭疼。

但本著對李辛的尊敬,還是禮貌發問:“什麼問題?”

李辛抬手指向徐橫舟:“他太過年輕了。”

高希搖頭:“這不是問題,郭嘉本就是少年英才。徐橫舟飾演郭嘉後期只需要在妝容上做相應調整就行。”

李辛點頭:“沒錯,郭嘉也太年輕了。”

???

眾人不解。

導演高希都覺得李辛有點胡攪蠻纏的意思了。

可徐橫舟反而覺得李辛這樣年輕時和自己一般帥氣的人,應該不會無緣無故搞事情。

尤其是,自己這一場戲演下來,對方再看過來的眼神就很溫和了。

甚至有一絲同行長輩看新進後輩的欣賞。

所以,他仔細思考了李辛這兩句話的意思。

重點放在年輕上。

年輕的話,信服力就不夠。

而這場戲最重要的就是信服力。

徐橫舟想到劇本最開始將這場戲寫給了荀彧。

除了原本飾演郭嘉的演員無法演好這場戲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這場戲其實確實更適合一個年高德望,看起來就有說服力的人演。

因為這部影視劇面向的人是萬千觀眾。

而郭嘉這個角色恰恰是大多觀眾所不瞭解的。

在本身《新三國》並沒有把太多的篇幅給到郭嘉,向觀眾深入介紹郭嘉這個人物時,在觀眾眼中,郭嘉只是一個年輕謀士。

怎麼說呢,智有,但未必有慧。

徐橫舟看向李辛:

“李老師的意思是說,我們在場的幾個人對郭嘉這個角色都非常熟悉,而且對這一場十敗十勝的理解都很深刻。

所以會自然而然地相信郭嘉能用這一番話說服群臣。

但第一次接觸到這一段劇情的觀眾卻未必能接受這段劇情?”

李辛看向徐橫舟的眼神越發欣賞了。

他點頭表示認可。

導演高希聽著也覺得是有些道理。

徐橫舟立刻衝陳建賓道:“陳老師,我倆再演一遍這場戲吧。我去找幾位工作人員過來觀看,再看看他們的反饋。”

陳建賓覺得可以,他正好再過過戲癮!

三分鐘後。

徐橫舟找了五六個工作人員過來。

吳景妍混在其中。

導演幫著喊action。

徐橫舟和陳建賓開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