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會目前恰好不是鐵板一塊。

新來的關伯年,不是柯玉生熟悉的,甚至之前就沒聽韓安說過華創投有這一號人物。

但此時,不明細節的小股東代表只震驚於宋陽的手筆,只有柯玉生等人的心直接沉了下去。

怪不得工行這個最大的債權方沒派人來。

華國置業最初選擇的資金來往主要銀行自然是滙豐和渣打這兩個參股方,但從92年開始,工行開啟了海外業務拓展。到95年香島分行成立,硬是透過上層運作與巨大的授信額度,把華國置業這個客戶搶了過去。

這也是滙豐和渣打興起謀奪華國置業之心的一個誘因。

這兩年透過不斷的操作,華國置業在工行那邊已經累積了將近5億的未還貸款。

現在看來,宋陽竟然是拿到了那邊的債權。毫無疑問,這個宋陽正如韓安之前所擔心的一樣,已經得到了內地那邊大領導的支援。

於是柯玉生看向了關伯年:恐怕他也是為了配合宋陽而來的。

真金白銀收購的債權,再透過華國置業已經爆發的危機商議債轉股。此時有其他小股東在場,滙豐和渣打這兩個股東有什麼立場拒絕縮小公司債務規模?就因為不肯股份被稀釋?

那些只有幾手、最多上百手的小股東,可不在乎本來就在小數點後面幾位的股份比例再變小那麼一點點,只要每一股的股價最終能漲回去,賺到錢就行。

「這麼大規模的債轉股,不是小事。」關伯年嚴肅地說道,「一旦商議決定,是直接改變公司股權結構的大事,對股東的影響也很大。毫無疑問,這是需要停牌重組的。而且,為了保障股東的利益,重組後的公司需要拿出切實可行的經營戰略,好讓市場恢復對華國置業的信心。」

「這麼說,關董事原則上並不反對我這邊的債轉股了?」宋陽又笑著看向柯玉生等人,「其他董事的意見呢?」

柯玉生皺著眉開口了:「目前,公司的市值已經跌到了不足23億香幣。宋先生所討論的債轉股,是基於什麼時候的股價?對於贖回又有什麼想法?」

目前的香島股市共有將近900支股票,總市值規模剛剛跌去不少,在4萬億左右震盪,還有進一步下跌的趨勢。

華國置業在其中跌得非常狠,從之前的40多億跌到了不足23億。而現在的宋陽號稱手頭上擁有7.2億的債權,要是轉化成股份,得佔去多少?立馬就成為最大股東了。

上市公司要實施債轉股,其實也相當於一個融資方式,是一種增發新股。這些新發的可轉換債券兼具股權和債權的性質,企業實際上還是要承擔這個債務,只不過是以股權分紅的形式去償還,這樣短期的債務壓力就減小了,有利於經營。

所以,可轉換債券因為有雙重收益,其實挺受歡迎。當然了,這都是建立在企業前景仍然被看好的前提上。

而企業這邊要承擔還債和股權分紅的雙重壓力,如果經營狀況開始好轉,也會傾向於提前贖回可轉換債券。只不過這個提前贖回,往往就是以股權的方式去做,而且稍有溢價。這樣一來,債務就相當於用股票還了。

總而言之,是一套很複雜的操作。

目前柯玉生提出來的,其實就是核心的問題:宋陽希望華國置業以什麼樣的價位「贖回」那些債務,這決定了宋陽會擁有多大比例的華國置業股份。

「如果同意了這個方案,自然是要再次進行停牌重組的,就以屆時的股價為基準吧。」宋陽只見柯玉生等人的臉色再變,笑著說道,「至於贖回……如果公司決定在重組期間就直接用股票贖回,那就按正常情況,溢價20%吧。」

柯玉生臉色難看的原因在於,今天這個

會還不知道會開得怎樣。

如果這些小股東覺得公司股權結構大變之後,等會再聽聽宋陽這個「準大股東」對於未來公司經營戰略的建議,那說不準再次停牌之前,他們反而會帶動一些人讓股價再生變故。

是回暖一些還是繼續跌,可說不準。

而不論如何,宋陽已經擺明了態度是更傾向於手上的債務真正轉化成純股權的。

並不是僅僅提出要持有可轉化債券來獲得雙重收益。

就在這時,關伯年又開口:「由於韓安在擔任執行董事期間所犯下的重大經營錯誤,華創投所謂華國置業的最大持股方,也在考慮逐步退出。退出的方式採取協議轉讓,按照規定,需要徵得其他股東的同意,還要上報聯交所進行審批。原股東自然擁有優先權,但為了使過渡更加平穩,華創投退出的條件是讓華國置業的債務規模能削減到一個更合理、更安全的比例。」

這個表態再次引起軒然大波。

柯玉生深深地看著關伯年。

這可是涉及到華國置業還是不是能繼續保持上市資格的問題!

按照規定,如果只是透過大宗交易普通減持,連續一段時間內可交易的股票比例是有限的。但如果是協議轉讓,則可以一次轉讓相當大的比例,只要能按照規定履行披露業務、報交易所獲得合規確認。

當然了,這一切都會在停牌重組期間進行。

但停牌結束後,公司相當於換了主人,將來還能不能維持上市資格,那可很難說得準了。

難道現在真正的目的是退市重組?

如果這樣一來,滙豐和渣打還費這麼大勁幹什麼?不僅如此,已經做的一些佈局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