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頌管不了其他的了,這個節奏正適合他。

“那個李儒既然鬆口了,就不用執著於這段時間少賣了多少臺機器。”他吩咐道,“搞佈局,講故事,說預期。把重心放到dvd機上,說出口潛力,先簽各種戰略協議!”

不管是不是落到了實處,得借勢而為。

萬燕最大的優勢,終究是已經上市了,可以藉助金融的力量!

風水輪流轉,現在是三友電子在幫著萬燕向股民宣傳:vcd機真有未來,1.38億拿標王,大幾千萬搞活動,算什麼?

整個1996年,vcd行業場面上再熱鬧,但總共的出貨量也才剛到500萬臺以上。

再加上之前評估的潛力,充其量也只是個百億元級別的產業。

但現在dvd機出現了,再加上前有宋陽向趙經緯講述可能性、後有各路專家分析未來恐怖的規模,事情完全不一樣了。

汽車產業就是個例子。

為什麼要給出優厚的條件,透過合資等方式“以市場換技術”,就是因為這個產業的產值規模非常之大,能帶動相當大的產業鏈。就業、稅收……一旦發展起來,這些全都有了。

再次之,家電產業也行。

但不論是汽車還是家電,都已經是國外的成熟產業,有全球知名的品牌和技術積累。

現在萬燕先宣稱自己和vessel聯合研發出了dvd解碼晶片,三友電子又拿出了全球第一臺dvd樣機。

這年底以十大會場為主、但透過經銷商網路觸及全國諸多城市的展銷活動徹底點燃了許多人關於vcd、dvd的熱情。

有兩地明星迎回歸的噱頭,渲染情緒。

有國產品牌手拉手的賣點,激發感情。

有福利彩票中大獎的機會,撩撥人性。

最初就跟新科商貿合作的常耀軍,做的是運輸行業。

他最清楚這波活動對三友電子和波道的拉動。

裝車、補貨。

鐵路、公路、貨船……

值此時機,萬燕兼併了一年的vcd行業,又再次冒出許多新的玩家。

只要有利益驅使,就有人入場。

各個地方本就在籌備工業園,拿出了政策,讓出了土地,就為了趕上這一波機會。

如果真如專家分析的那樣,是萬億元級別的市場,那麼哪怕只是生存下來,哪怕佔到萬分之一的市場份額,也是過億的產值啊!

作為國內頭部的兩大品牌之一,唯一的vcd行業上市企業,萬燕似乎也享受著這波紅利。

不僅股價在漲,更有許多地方的招商部門前來訪問學習,洽談投資設廠。

皖省當地自然是希望萬燕能把廠都開在當地的,但在商言商,架不住別人開出好條件。

何況為了上市,萬燕從年初開始就併購了不少小廠,實際上已經是集團公司。

於是三友電子忙著搞全國的展銷活動,出貨,回款。

而萬燕則開始忙著增發、融資、考察、圈地。

大家似乎都有美好的未來。

因為三友文化要“談”春芽投資的退出,宋陽和李平、李儒碰在了一起。

“……就是說,這都是你算到的?”李儒感覺有點刺激,摸著光頭說道,“這就是玩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