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年輕就得衝動(第1/2頁)
章節報錯
“野心極大。”
燕京匯源公寓裡,一個西裝革履、頭髮梳得一絲不苟的人讚賞地說道。
他看起來很年輕,面板白皙。
坐在他旁邊的陶炳期待地問:“具體怎麼說,楊經理?”
兩人面前,是一摞又一摞的資料,已經匯聚著放在了數個檔案盒裡。
這個楊經理名為***,是陶炳當時從那個“樂少爺”的哥哥“頌總”那邊請來的支援:出國留學、在華爾街大公司裡做過金融投資的高手。
***感嘆道:“陶總能注意到那個春芽投資,已經是很厲害了。想不到,國內現在就有人懂得去用資本做這樣的佈局,儘管七零八碎的。”
他這是明贊實貶,似乎這談論的物件雖然有這方面的意識,卻不得法。
陶炳再次請教。
***漫不經心地說道:“原先投資尋呼公司和BP機公司,倒像是要專門在一個產業鏈裡做佈局。但沒有繼續去深入佈局上下游,卻又換了一個行業,那就有點亂了。陶總,如果你的情報沒問題,那這個三友電子是做那種新出的VCD機的。”
陶炳點著頭:“情報不會有錯。”
***便說道:“邏輯還是對的,進一步投資影視出品公司和音像製品經銷商。但一個行業還沒徹底培育到佔據壟斷地位,又開始橫向發展。野心是大了,能力卻不一定夠得上。你著重注意的那個李平,一心玩足球。那個宋陽,又還是個學生。剩下那個李儒,玩不轉。”
陶炳覺得他有點小瞧對手了。
但***還是說道:“根據我整理的財經和產業資訊,VCD的核心專利之一解碼晶片,皖省的那家萬燕雖然一開始是參與了的,但並沒有專利權,甚至沒拿到解碼晶片的獨家使用權。至於機芯的專利和產品,更不受國內控制。現在,各大電子品牌已經準備生產VCD機了。所以說,他們眼光是有的,但怎麼跟外國品牌拼?”
說完這些話,***笑著問陶炳:“陶總,你關注他們,想要達到的目的具體是什麼?他們遇到的困難會很多,我幫你想些有針對性的點子,就得到顧總那邊去忙了。”
陶炳蹙了蹙眉。
他現在也不太確定了。
要真按顧樂的想法,就只是先幫著驕陽廣告,讓這家小公司發展得順利點。然後釜底抽薪,讓那個宋陽和姚佩華都知道“世道艱難,生意不是那麼好做的”。
到時候各種人的選擇,就是那傢伙想看到的所謂“人性”。
但現在看來,廣告公司顯然不是那個宋陽的重點。
這個春芽投資的架構,比廣告公司大多了。神秘富豪李平原來的那個管家劉志埋怨說,春芽投資都被李平交給宋陽去管了,還有30%的收益分成。
而這家公司已經投資了的凱奇通訊和波道BP機,都已經在迅速盈利,效益可觀。
就算不管這些收益分成,宋陽另外的一家商貿公司拿了波道BP機的華北區總代理,同樣在大賣特賣。
姚佩華跟商貿公司、春芽投資可一點關係都沒有。
如果只針對驕陽廣告做計劃,那到時候很難說有什麼效果。
可要是針對這宋陽已經參與的整個龐大架構做計劃,那就需要投入許多額外的大量資源了。顧家給這個最小兒子的支援是最少的,畢竟他還在唸書。光那點資源,可不足以做這些事。
陶炳想了想就問道:“楊經理,你覺得,把這個春芽投資打下的基礎全部吃進來,頌總會感興趣嗎?”
***搖了搖頭:“沒意義,都是暫時的替代技術。通訊技術這塊,新一代的GSM標準4年前就完成了,國內都已經開始在鋪設GSM通訊網路。BP機雖然還有市場,但大哥大都會很快被更小巧的GSM手機替代。VCD也一樣,華爾街對這種技術的判斷是,基於mpeg2標準的產品才具有比錄影帶更高的畫質和發展前景。”
他總結性地給了判斷:“所以說,眼光很好,確實是兩個大有前途的領域。但是,國內的技術實力畢竟太差了,能力跟不上。國外品牌一樣能在國內建廠,還有專利和核心零配件的進口價格優勢,在品牌知名度上還遠超國內。把這些公司拿到手,將來的盈利能力還不如金融投資這一塊。”
“還是會有空間吧?”陶炳試探著根據自己這些年瞭解到的一些套路,“他們架子搭得不錯,如果拿下來之後,包裝一下就在滬海或者鵬城上市再運作呢?”
***沉默了一下,隨後也不得不承認地點頭:“如果是這樣想,那倒是確實能玩玩。只不過……你說那個李平就像是根本不知道有多少錢,能有那個機會拿下來?”
陶炳笑呵呵地說道:“楊經理,你可以策劃一下,做個方桉嘛,也不枉你這兩個月花時間在這件事上。有沒有機會,再看頌總那邊怎麼安排。”
***拿筆在桌上輕輕地敲著,隨後眼睛漸漸亮起來:“不錯,就算只有三五年的生命週期,只要包裝得當,還是很有機會上市的。到時候下一代產品成熟了,那也可能在手上掌握幾個上市公司的殼,是有大用的。他們對於上市,應該還是很有興趣的。”
陶炳連連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