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到達襄陽後,與趙匡凝的兩萬水軍匯合。

荊襄軍隊,既有陸軍也有水軍,以水軍為主。

要知道,荊襄轄區河道眾多,以漢水和荊江為骨幹,合二為一。其他支流縱橫。

丹水、淅水、湍水、淯水、堵水、比水、醴水、白水、築水、夏水、富水、溳水均流經或發祥於荊襄,匯入漢水。

沮水、漳水、夷水、油水則注入荊江。

可以說,整個荊襄、荊南水道比陸路發達,船運比陸運更便捷。

因此,他們的水戰能力是很強的。

隋唐之前,荊襄與荊南為古荊州。

三國時的荊州水軍是非常有名的。

趙匡凝把李裕請到他的樓船之上,指著前後浩浩蕩蕩的戰艦,略有得意的問道:“賢婿啊,你看我的水軍如何啊?!”

“岳父大人的水軍當是雄師。”

李裕其實心裡是非常羨慕的。

他南陽三國一州,地處南陽盆地內,地形平坦,水道縱橫,非常適合農業生產。

這幾年,不僅糧食生產蒸蒸日上,手工業和商業也日漸繁榮,人口逐漸增多。可他卻沒有大碼頭,無法養水軍,連像樣的練兵場所都沒有,他只能望河興嘆了。

哪像襄陽啊!

襄陽城盤踞漢水之南,樊城居漢水之北,自古以來就是水陸大碼頭。

勾連南北,暢達西東。

漢水上游,可達均州、金州,進入山南西道的洋州、梁州。

下游可通郢州、復州、沔州,到江夏連通長江。

江陵城更是水軍操練的大碼頭,人家就在荊江北岸,臨水而居。水深面寬,適合駐紮水軍。

若是能把洞庭掌握在手,那就更不用說了。

洞庭湖是由青草湖、赤亭湖、滬湖組成,有多條水道與荊江相連。

嶽州就居於洞庭連通荊江的水道旁,往北十里既是荊江口,此處往下就是長江,往上就是荊江。

荊襄水軍一路沿漢水而下,很快就進入了長江,轉過江夏,沿長江逆行,晝夜往嶽州趕。

雖然知道嶽州已被馬殷所奪,可現在荊襄都不知道馬殷的水軍也參戰了。

在趙匡凝看來,馬殷不會輕易與自己開戰,自己只是路過,他們應該不會阻攔。

再說,就算阻攔,荊襄的大軍也得這麼走。

這日,荊襄大軍尚有幾十裡即到荊江口了,有哨船回稟,竟有荊南水軍列陣江口,與嶽州水軍對陣。

嘶,怎麼回事?

不是說雷彥恭在打公安嗎?怎麼水軍不在家守著,跑嶽州來了?

趙匡凝與李裕對視一眼,知道必有變故。

“加速,去江口支援。”

僅大半個時辰,荊襄的大軍就與荊南水軍合兵一處了。

趙承規見荊襄援軍已到,心下高興,乘小船來到旗艦樓船,拜見伯父趙匡凝。

他興沖沖的走進樓船上的小節堂,對著高坐榻上的伯父深施一禮。

“侄兒拜見伯父,謝伯父援救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