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大生產(第1/4頁)
章節報錯
李真是六月十二到的房州。
作為知州,他覺得什麼都新鮮。
老爹覺得他年輕沒有經驗,派了老管家跟在身邊,幫著他張羅。
看不起誰呢?
李真原本書生,後來帶了兩年兵,自然有了軍人的氣質。
幹什麼事都有股不服輸的勁兒。
李裕正是看中了他的這股精氣神,才委以重任。
房州位於襄州之西,境內有築水、堵水均與漢水相通。
北有武當山與均州相隔,東有荊山與襄州相連。
西南有大巴山橫亙在房州與夔州之間。
中部是房山。
房州南部都是山地,沒有河流,影響了生產生活,只有散落的村寨,沒有大城。
在武當山與房山之間是為山地平原區,築水、堵水、孔陽水均流經此地。
府治房陵及下轄的永清縣、竹山縣、上庸縣均在這塊平壩上。
房州四城只有一萬四千戶,七萬人口。
至於散落於南部山區的人口,則沒有戶籍統計。
李真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把房州四縣都走訪了一遍。
滿眼都是荒山荒地,人口稀少,根本就沒有開發的基礎。
缺人哪!
別看中原大地,有大量的無地流民,有些偏遠州縣卻有著大量的荒山荒地無人開墾,這就是資源不均。
人口也是資源。
像房州面積不小,人口很少,沒人願意生活在大山的包圍之中。
李真剛返回房陵,就接到了襄陽的指令,準備安置難民。
真是瞌睡遇到枕頭。
正想著缺人手,這就送來了,歡迎!
他發出州令,各縣丈量荒山荒地,備桉在冊,沿水源規劃村屯,準備安置難民。
很快從谷城轉運來了大量的難民。
這些人竟然都操著汴州的口音。
每日轉運來的人口高達千人。
按照規劃,每個村子湊齊百戶,千人左右,就指定村長里正,上山伐木,建屋居住。
房州沒有多少存糧,只能從襄陽運來。
現在已經要進入八月了,也過了農時。不過這些新房州人沒有失去希望,力所能及的建設自己的新家園。
房州別的不多,就是山多。
山上的樹木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