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有人舉報可得活命,其他死囚就像還陽的野鬼般,也跟著高呼戴罪立功。

很快這個訊息傳到了節帥府。

李裕一聽有人舉報,事情蹊蹺,按說要舉報早就舉報了,這都要殺頭了才舉報?

“傳馮推官。”

很快,前堂走進來一個臉色蠟黃的老頭。

這就是馮扶虞。

當初鄧州的典獄官。

後來被趙匡凝留在襄陽,做了荊襄的推官。

趙匡凝移鎮荊南,也把馮扶虞帶去了江陵。

前陣子,李裕這發生了貪腐大案,於是就從江陵把老頭借來,幫著破案。

“殿下。”

“馮推官,有死囚要戴罪立功,提供線索,你親自審問。”

“是。”

老頭答應一聲,轉身去了牢房。

行刑了一半,就有人扛不住要說話了。李裕知道他說的情況一定很重要。

難道這背後還有什麼人指使?!

這幾天,首批流民已經從藍田關步行過了熊耳山,在上洛城外的流民接待點上,人滿為患。

這些人已經飢餓了很久,身體虛弱,行走緩慢,能堅持到上洛城的都是身體素質不錯的。

那些體質較差的還躺在熊耳山的山道上等死呢。

熊耳山頂就有接待點,每人都可在這兒喝到稀粥,有些人就賴在這兒不走了,一賴就是三天。

軍兵只能停止施粥,否則人人效仿,都不走了,那就失去了意義。

終有明理的人,咬牙堅持到了商洛,根據他們登記的資料分籍安排。

各種匠籍的安排在一起,這些人都會留在襄陽,再次根據需要分配去向。

其他的統一歸入良籍,待湊齊一船人就發船。

李裕已經得到了急報,第一船流民到了谷城,修整一下,第二天就能到襄陽城。

“司馬、主簿,你們再看看人員安排,明天一大早就要把大鍋熬起來,不僅要熬粥,湯藥也得熬上幾大鍋,每人都得喝上一碗,防止疫病。”

“是,主公放心,我們再去看看。”

李裕安排完這些事,他剛準備吃點東西,有人來報,推官求見。

待馮扶虞進來,李裕招呼老頭一起用膳。

馮扶虞略一猶豫,也就坐下了。

他也是忙了一天,到現在滴水未進。

兩人都餓壞了,把自個盤子裡的東西吃了個精光,侍者收去餐具,兩人淨手漱口,這才算吃完了。

“說說吧,問出點什麼了?”

“回殿下,此案大了。”

“哦?”